北京最好的白癜风专业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道教思想认为,人要想修炼成仙,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内丹修炼,另一种是服用外丹。而两者兼修当然更好了,东汉时期出了一位大才名叫魏伯阳,他撰写了一部炼丹大作《周易参同契》,被称为丹经之祖,万古丹经王。后来的炼丹理论实践著作基本上是参考此书而成。那在《周易参同契》中,是怎样炼丹的呢?
01
炼丹的原理
魏伯阳撰写的这部书名为何要前缀“周易”呢?东晋《抱朴子》作者葛洪曾指出,这是“假借爻像以论做丹之意”,而参同契意思是与周易原理相通契合。作者意指炼丹之法是与周易原理相通的,不是我胡编乱造的。
全书有三个核心思想:大易、黄老、炉火。大易是汉代京房等象数派易学家,这一派的特色是将64卦纳入8个纯卦中,擅于灾变预测。作者借大易思想构筑丹术的合理性;黄老思想大家应该比较熟悉,主张清静无为,重视阴阳二气的对立统一转换。炉火是炼丹的方法论,涉及炼丹原料、程序、火候等。我们重点来谈一下炉火的思想。
02
炼丹的原料
炼丹的设备通常生火的炉和放药的鼎器,乾为鼎,坤为炉,乾坤相荡而成丹。
而炼丹的原材料最主要的就是天然矿物朱砂(丹砂),呈红色,其化学成分是硫化汞(HgS)。丹砂很容易进行化学反应,加热后就可以分离成硫磺和液体的水银(汞),再继续加热又可得到结晶体的丹砂。所以古人发现丹砂的神奇性后,反复拿来热了又热。由于能轻易地分离出液体的水银,后来又逐步试验了其他原材料,在水银中加入金银铜铅等金属。
朱砂古人认为黄金不腐不朽,拿来炼成丹服用后,人体也能实现不腐。葛洪在他著的《抱朴子》里说:“夫金丹之为物,烧之愈久,变化愈妙。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朽。服此二物,炼人身体,故能令人不老不死。”由于黄金成本太高,后来炼丹家就用铜来炼制人造黄金。我们今天看来,这简直就是谬论了,而古人习惯以物喻物,将人之身体比作黄金之坚固。
我们现在担心食物中含铅量过高,而炼丹家将铅拿来与汞合炼,圣城汞化铅,《参同契》认为铅汞是炼丹的根本。因为铅是黑色,汞是白色,两者一黑一白、一雌一雄、一阴一阳,两者合炼,可产生千变万化的丹药。
汞铅矿而古人对硫磺的认识是比较直观的,颜色易辨,味道刺鼻,与水银又容易化学反应生成硫化汞,还具有杀毒驱邪的功效,古人自然认为在炼丹过程中加入硫磺一定可以炼出神奇的仙丹来。
03
炼丹的火候
像炒菜一样,火候是最难掌控的。炼丹一样,药物易知,火候难准。《参同契》里“乾坤”表示鼎炉,“坎离”表示原料,而剩下的60个卦都用来表示火候。60卦分布为30日,昼夜各一卦,这样代表着一个月,而60个卦共有爻,代表着个时辰,比喻炼丹一个月的火候。
将易学思想架构到炼丹过程,古人确实太有想象力了。思想有一定合理性,可将金属丹药用到人体上,那相当于吃毒药了,所以,明代以后,这种金属丹药就渐渐被人们抛弃,而草本丹药就崛起了。
至于那些服用丹药的实验活体们,反而加速了死亡的脚步,道士服用死亡的会被说成成仙了,而那些皇帝服用死亡的,就被道教说成修炼不够。据史料佐证,唐代的太宗、宪宗、穆宗、武宗和宣宗5位皇帝就因为吃仙丹早死。太宗50岁,宪宗42岁,穆宗30岁,武宗也只32岁,唐宣宗49岁。这可能跟唐朝皇室信仰道教有很大关系。
道教人士虽然没炼成他们梦想中的仙丹,但在炼丹过程中加深了对矿物质的分解合成认识,这算是古人最早开始注意到化学现象吧!而《周易参同契》由于大篇幅地描述化学反应现象,在上世纪30年代还被翻译成英文发行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