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前一篇分析西部非省会的发展前景的文章独山县的债务和遵义市的经济衰退:西部中小城市还有未来吗?中指出,以云贵高原为代表的西南地区,近些年的发展实际上是建立在固定资产投资的基础上的,其实体经济并没有太大的实质性发展,一旦无法继续举债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经济就会陷入衰退。那么是不是这样呢?以工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在西部非省会中发展的又怎么样呢?今天我们就利用遵义,柳州,包头三个西部非省会佼佼者来分析一下。柳州环江半岛“鱼嘴”我们先来看看柳州。柳州是西部非省会里不可多得的工业城市之一。可能很多人没有听说过“柳州”这个名字,但是相信你们都知道有“秋名山神车”之称的大五菱。没错,上汽通用五菱就位于柳州。因此,柳州是一座汽车城。公开数据显示,年,柳州市汽车产量达到了.6万辆之多,而同期,全国汽车产量也仅为.1万辆,小小的柳州占了全国的7.1%之多,成绩斐然。网友称之擅长“漂移过弯”的五菱宏光得益于发达的汽车制造业,柳州一直是西南地区乃至西部地区非省会城市里的佼佼者,相对发达的经济使得柳州的城市建设也有声有色。大家都知道柳州是汽车城了,那么,汽车产业对柳州到底有多重要呢?我们还是得通过数据看一下。根据柳州市第四次经济普查公报(第三号)中,对柳州分行业工业就业人口进行分析,结果是,汽车制造业吸纳了柳州40.35%的工业就业人口,与此同时,其第二大产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占比却只有7.68%,出现了严重的产业不平衡。整个柳州的工业就业人口总数为28.7万,其中汽车制造业一个行业就占了11.58万,可以说,汽车制造业是柳州工业的绝对支柱,一旦汽车制造业有任何风吹草动,整个柳州的经济都会受到严重影响。事实也验证了这种猜测。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35亿元,比上年增长2.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91亿元,下降0.7%;第三产业增加值.96亿元,增长5.8%。根据《柳州市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以实际增速来看,柳州的第二产业出现了负增长,整体经济增速也十分低。原因可能就在于汽车产业的衰退。规模以上汽车、冶金、机械三大支柱行业工业总产值.7亿元,比上年下降2.2%。其中,汽车工业总产值.3亿元,下降8.3%;冶金工业总产值.7亿元,增长14.9%;机械工业总产值.7亿元,下降8.2%。我们可以看到,柳州的三大支柱行业总产值中,汽车行业仍然是占了57.89%之高,而且,其汽车产业产值在年出现了严重的衰退,原因就在于汽车产量虽然高达.6万,但同比却下降了14.8%,连带整个产业链上的产业都出现了衰退,从而导致第二产业陷入负增长,规上工业利润总额降幅更是达到49.7%!出厂的五菱汽车因此,汽车就是柳州的命根子,经不起任何风吹草动。这样的经济无疑是十分脆弱的。但无论怎么说,汽车制造业目前还是朝阳产业,柳州市还有很多时间可以进行调整。那么遵义呢?遵义是否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呢?赤水河,河如其名遵义是著名的老区,赤水河流经遵义,遵义会议在这里召开。但是如今,遵义最著名的却不是这些,而是茅台。没错,茅台酒厂就在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茅台镇,距离遵义市区有大约公里车程。整个仁怀市,茅台元素和酒元素随处可见,譬如“广场”,“中国酒技馆”,“中国酒文化城”等等,甚至许多酒店的名字也很有趣,譬如“仁怀53度假日酒店”等。而就在茅台镇,还有“四渡赤水”纪念园,但旅游业却没怎么发展起来。在文章中我已经说过,年,如果抛开仁怀市,遵义的经济是负增长的,这也凸显了仁怀,抑或说是酒,或直接点说是茅台,在遵义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事实上,年遵义市GDP仅为.32亿元,而仁怀一地就占了.04亿元,仁怀市在遵义市的经济比重高达37.2%!整个遵义的常住人口为.2万人,而仁怀市只有56.57万人,占比不足9%而已。这种极端的不平衡无疑也是巨大的风险。茅台,已经成为了一种奢侈品年,(仁怀市)全市工业总产值万元,同比增长11.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万元,同比增长11.6%,其中:国有白酒工业完成销售产值万元,产品产销率.5%。由此可见,仁怀市除了国有白酒工业之外,几乎没有其他工业了,国有白酒工业占到仁怀工业总产值的94.8%之高!那么从业人口呢?遵义市第四次经济普查公报(第三号)显示,遵义全市工业就业人口有20.43万人,其中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就业人口6.5万人,占比为31.89%。这个比例是不是很熟悉?前面我们提到了,这一比例与仁怀市经济在遵义市中的比重为37.2%。所以遵义的经济要比柳州更加脆弱,因为酿酒工业产业链短,吸纳就业的能力跟汽车制造业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尽管仁怀市GDP高达千亿,人均GDP达到7.7万元,但尴尬的是,仁怀市却是人口净流失地区,而且净流失率高达22.83%,最尴尬的是,这个比例还在进一步走高。年末(仁怀市)户籍人口73.3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人,增长1.12%。年末常住人口56.5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人,增长0.46%。常住人口出生率12.76‰,常住人口死亡率3.58‰,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9.18‰整个遵义市也是如此,人口流失十分严重而且并没有随着GDP的增长而被遏制住。“摩托大军”里贵州籍农民工占比不低我们现在把目光从西南转向西北,来看看“曾经的王者”,内蒙古包头市。这里我也写过一篇有关包头市的文章中国再次启动大基建夭折的包头地铁能否重生地铁,一直是包头人心中那个抹不去的痛,甚至已经变成了一种怨念。包头地铁被下马一事在当时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甚至上了新闻联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许多人寄希望于随着经济的发展,包头地铁能再次复工,但是尴尬的是,包头的经济去年反而又负增长了,只有.47亿元,与年的.8亿元相比,竟然下降了.33亿元之多,降幅高达8.74%!就工业来看,包头的规上工业主营收是高速增长的,但是利润下降的速度更快。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20.4%,利润下降26.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8.8元,比上年增加3.3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3.2%。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7.5%。包头人引以为傲的重型装载车很奇怪,包头的工业似乎越来越往低附加值的方向去了。如果包头真的是“制造业城市”,就不应该出现这种“人往低处走”的现象。那么包头是不是“制造业城市”呢?答案也许会令许多包头人失望:至少从就业上看,包头不是制造业城市,而是典型的额资源型城市。为什么这么说呢?包钢集团车间从就业上看,钢铁工业才是包头的第一大产业。根据包头市第四次经济普查公报(第三号)的数据,整个包头市的工业就业人口只有区区18.71万人,这其中就有4.34万人集中在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即,钢铁工业;1.12万人集中在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即,铁矿开采业,两者相加为5.46万人,占到包头工业就业人口的29.18%之多。除此之外,还有1.93万人集中在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即,铝工业,占比为10.29%。三者相加,就业总人口达到7.39万人,占到包头市工业就业人口的39.5%。而同时,包头的装备制造业就业人口占比是多少呢?答案是,9个大类合计只有29.24%,就业人口为5.47万人——这个数据是非常低的。因此包头当年看上去很漂亮的数据就十分可疑。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包头确实造假了,因此地铁也被迫下马。早已人去楼空的包头地铁大楼柳州,遵义,包头这三座城市代表了西部地区三种不同的城市,一种是单个行业占比过高的制造业城市,一种是没什么制造业的城市,靠旅游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经济,还有一种是资源型城市。这三种城市里,以后两种居多,其中西北地区第第三种居多,以煤炭,石油,钢铁,冶金为主,而西南地区则以第二种居多,“云烟贵酒”就是形象地表达。第一种寥寥无几,柳州,绵阳,宝鸡大概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但无论是哪一种,这种经济发展模式风险都很大。作为对比,在此附上中部非省会四城和西部非省会三城的数据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中部的三座城市,洛阳,芜湖,襄阳,其装备制造都是第一大门类。而在第一大行业占比方面,西部普遍比较高,均在20%以上,而唯一一个占比较低的包头,第一大产业却不属于装备制造类。可以说,与中部各城市相比,西部各城市的工业结构是有很大的问题的。而且还需要注意的是,西部城市的工业就业规模普遍偏小,最多的柳州也只有28.7万,而中部普遍在40万以上,洛阳甚至突破了60万。而且中部每个城市有就业人数破20万的门类,最高的是洛阳装备制造类,就业人口达到了27万,接近甚至超过西部大多数城市全部的工业就业人口。洛阳中信重工制造的油压机因此,相对来说(咱就不跟发达城市比了),西部的城市更多地表现出了“小而专”的特点,中部则表现出了“大而全”的特点。毫无疑问,“小而专”的风险是比“大而全”要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