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ldquo围rdquo手术期

近来,无论是IMpower-,还是Checkmate-,都把肺癌免疫治疗的热点聚焦在了围手术期。众多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肺癌乱战数年后,自然会拓展新的治疗领域,早期非小细胞肺癌首当其冲。“治愈”,一直是肿瘤医生的终极目标。相比来讲,早期可手术的患者更加容易达到目标。自从年化疗首先涉足肺癌围手术期治疗开始,人们就开始不断新的尝试:年lungcancer的两篇前瞻性研究,将IIIA期NSCLC5年生存率从15%提高到36%,率先奠定了新辅助化疗的地位,后续随着靶向,免疫等治疗手段的不断增多,研究数据的不断发表,医者夯实围手术期数据的决心和信心也愈来愈坚定。就在这个四月,奥希替尼基于ADAURA研究数据结果,成功获NMPA批准用于肺癌的辅助治疗,同时改写NCCN指南,用于IB-IIIB(AJCC第8版分期)R0切除的患者的辅助治疗。靶向治疗已经进入围手术期推荐,免疫治疗作为后来者,自然不甘落后,围手术期的众多研究也是布局重重,而且已经初现峥嵘。从年ESMO上Checkmate-的华丽亮相,到NADIM的惊艳,LCMC3,NEOSTAR,SAKK16/14的各有千秋,再到Checkmate-,作为第一个III期研究,其首要研究终点之一的pCR得到显著改善(24%vs2.2%),围手术期免疫治疗这座城池的大门正在被逐渐打开。如果以外科治疗的角度看,手术自然是整个治疗模式的中心,系统治疗是为了最大程度的提升手术的效果;但是从系统治疗的角度,外科手术虽然至关重要,但作为局部治疗,只是整体治疗策略的一部分。因此,所谓“围”字,不同视角的理解自然有所不同,而正是这种不同,催生出了诸多问题,也是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的关键所在。

问题1:新辅助治疗的最佳周期数?

众所周知,人体对于免疫治疗的反应时间有一定差别,从晚期肺癌的研究数据可知(如图),中位的TTR(timetoresponse)大多在2-3月之间,与化疗相当;但相比于化疗,免疫治疗TTR的范围更宽,最长可达10个月以上,这一点可能是因为其存在延迟效应所致。因为患者在接受治疗前本身都是可以直接接受手术治疗的,因此,除了起效时间外,新辅助治疗是否会影响手术开展,以及是否会增加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成为外科需要更多考虑的点。汇总多个研究的新辅助免疫治疗数据可见,大都应用2-3个周期。

问题2:新辅助治疗的治疗方案如何选择?

目前已有的新辅助研究中,方案选择主要分为免疫单药和联合治疗两个方向,后者又分为免疫联合免疫,以及免疫联合化疗两类。如上图,免疫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后进行手术,MPR在57%-83%之间,pCR也在15%-59%,以NADIM研究的疗效最为显著,研究共纳入41例患者进行分析。相比之下,无论是免疫单药,还是免疫联合免疫,MPR和pCR的数据似乎都稍逊一筹。但据此,是否能够说明在新辅助治疗中免疫联合化疗就更优于免疫单药,还需要综合远期疗效和安全性的结果,MPR和pCR是否可以转化为DFS,甚至是OS获益,目前也没有答案。

问题3:新辅助免疫的评价标准:MPR?pCR?

随着早期患者总体生存期越来越长,研究结果呈现所需要的时间成本也越来越高,因此,替代性研究终点成为了首选。近来,MPR和pCR等病理学评价指标逐渐成为免疫新辅助研究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z2sw.net/lcbx/67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