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微报
山西省科普作家协会
科普图片制作:王海沣
关于肺癌靶向治疗不得不说的几件事作者:张俊萍
医院肿瘤中心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说到肺癌靶向治疗,人们总会问到以下几个问题:
1.我适合靶向治疗吗?
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来说,靶向治疗是一种比较有效、方便、经济的治疗方法。但是靶向治疗是有一定的适合群体的,不是所有的肺癌患者都可以做靶向治疗的。通常,在进行靶向治疗前,会先对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或者血液、胸水、脑脊液等进行基因检测,如果检测到有意义的基因突变(如EGFR突变、ALK突变、ROS1突变等),且有相对应的靶向药物,那么这类患者是可以针对突变的基因进行靶向治疗的。
2.靶向治疗效果好吗?副作用大吗?
在靶向治疗问世之前,通过化疗,晚期肺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在8~10个月,不超过1年。随着靶向药物的不断研发和广泛应用,目前晚期肺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已可以延长到3年,ALK突变的肺腺癌患者可以到7~8年,实现了肺癌向慢性病的转化。且敏感突变的肺癌患者使用适合的靶向药物治疗后,肿瘤退缩快,不适症状缓解迅速,疗效确切。此外,大多数肺癌靶向药物是口服药物,患者可以在家服用,非常便捷,减少了住院次数和缩短了住院时间。
肺癌靶向药物的副作用不同于化疗,其发生率低、严重程度低、安全性更高,大多数人可耐受,部分患者可通过对症处理或者靶向药物减量也可耐受。常见不良反应见下图:
靶向治疗相比传统化疗,不良反应更小,安全性更高。
3.不作基因检测,可以盲吃靶向药吗?
靶向药物不是对所有肿瘤患者都有疗效,临床结果显示:不经筛选而使用靶向药物,平均有效率仅为30%-40%。盲目的使用靶向药物,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更有可能错过最佳治疗的时间,加速疾病恶化。因此,在服用靶向药前,需通过基因检测进行靶向药物筛选。
一般情况,基因检测周期约为7~10个工作日,在等待检测结果的期间,有症状的患者可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大多数肺癌短时间内不会快速恶化。尽早进行基因检测,便可尽早制定治疗方案,及时应用于临床治疗。
4.靶向治疗可以用多久?
这是一个关于靶向药物耐药的话题。任何有效的药物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都不可避免的会发生耐药,靶向治疗也是一样。拿一代EGFR-TKI药物(如吉非替尼、埃克替尼)来说,在使用8~11个月左右后,大多数人会出现肿瘤的进展,这个时候,我们需要重新进行肿瘤活检或者采外周血进行二次基因检测,寻找新的治疗药物,比如针对突变通路上的三代靶向药物或其他不依赖原来通路的新的药物。这样就可以使我们的肺癌患者有更多更好的治疗办法,从而才能活得更长。
通过上述的讲解,大家是不是对靶向治疗有所了解了!?
《科普微报》
荣获山西省最具影响力
科技新媒体平台称号
第期总第期
医学第59期
主编:王斌全
常务副主编:郭述真
执行主编:张瑞平
作者:张俊萍韩琳
科普图片制作:王海沣
编辑部主任:刘国昇
策划部主任:李惠斌
新媒体部主任:王冠麟
美编部主任:王海沣
助理:小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