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性发热往往给病人带来不适感和病重感,其实,当我们了解癌性发热后,就不会那么紧张了。
一、什么是癌症发热?
癌性发热是指癌症患者在排除感染、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出现的直接与癌症有关的非感染性发热和患者在肿瘤发展过程中因治疗而引起的发热。
癌症发热即使高热有时也无特别异常的化验检查结果,发热持续时间较长。发热时轻时重,每天至少有一次超过37.8℃,持续时间可达数周以上,伴有感染时可出现连续高热,感染消除后仍会持续发热。
二、癌症为什么会引起发热?
首先,癌症患者体内存在大量的癌细胞,可能会影响了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其次,癌组织生长快,血液供应不足不能满足其需要,会导致大量处于中心的癌细胞坏死液化,释放出致热物质,从而使病人的体温升高。
另外,很多肿瘤病人会因肿瘤本身或接受治疗使得免疫力降低,往往容易合并感染引起发烧,在抗癌过程中如化疗或放疗后导致癌细胞的大量坏死,可能会释放某些致热原相关物质从而引起发热。此外,药物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等都可引起发烧。
除此之外,癌症患者长期营养不良、过度消耗,致使体温调节中枢失去平衡等等,都会引起癌性发热。
三、癌性发热与普通发热有何区别
(一)癌性发热血常规常无异常
感染性疾病导致的发热患者症状通常较重,不适感明显,一般均伴有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升高,而癌性发热患者即使体温高达40度也往往无特殊不适表现,血常规往往无特别异常。
(二)低热持续时间长
癌性发热可达数周以上。多见于午后或夜间发热,发热前不会觉得畏冷发抖,反而会觉得烦热。发热体温一般在37.5-38.5摄氏度之间,伴有感染时可出现连续高热,感染消除后仍会持续低热。
(三)抗生素使用无效
感染性疾病导致的发热抗生素治疗效果显著,而癌性发热患者抗生素治疗无效,往往在得到有效的抗肿瘤治疗后才能缓解发热。
(四)发热可为首发症状
癌性发热有时为癌症首发症状,其后才出现肿瘤增大,压迫所引起的一些其它症状。
四、癌性发热的处理措施
1
1
1
抗感染退热
癌性发热、感染发热两者并存时需要积极抗感染治疗,及时根据药敏试验应用有效的抗生素药物针对性治疗。对于正在接受放化疗的病人,应定期检查血常规。当白细胞总数或中性粒细胞较低时,应停止放化疗,防止出现继发感染。感染控制后再继续治疗癌性发热。
1
2
1
对症处理
癌性发热的对症处理,如物理降温、药物退热等。常用退热药物包括消炎痛栓肛塞退热、或用复方氨基比林针剂肌肉注射退热、萘普生口服退热等,长期发热者可酌情使用萘普生或COX2抑制剂。
1
3
1
抗肿瘤治疗
癌性发热治疗过程中最重要一点是,如果患者一般状况许可,可考虑放疗、化疗等积极抗肿瘤处理,一般而言,肿瘤控制后很多患者的发热症状也会消失。
1
4
1
发热后的注意事项
对癌性发热的患者而言,护理也很重要,发热后汗出湿衣,需注意及时更换衣服,防止当风感冒,加重病情。患者长期发热,机体消耗严重,饮食上可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及能量摄入等,此外,中医药在调节免疫,增强体质方面有独特功效,可适当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