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4月15日到4月21日是肿瘤宣传防治周,但全国宣传的目的其实只有一个,就是希望大家都能重视防癌、科学防癌。
医院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全家6口依靠科学,成功抗癌”的案例:
据报道:医院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最近为温州一个家族的6位成员做了甲状腺切除手术,其中3人是因甲状腺肿物而确诊为甲状腺癌的患者,另3人是携带甲状腺突变基因。
“一开始,家族中小姑娘爸爸被查出甲状腺髓样癌,接着叔叔和奶奶也被确诊。考虑到家族遗传性问题,医院为小姑娘的父系亲属都做了一个名为‘RET基因’的检测,结果显示小姑娘与爸爸、叔叔、奶奶及两个堂兄弟都为RET基因突变。”
主任医师说,RET基因突变与甲状腺癌呈相关性。
这几人通过基因检测了解到了自己身体的秘密,通过“RET基因”检测结果得知R基因突变,那么在早期切除甲状腺,便能防患于未然,提早防治发生癌变。
一、最新数据告诉你,癌症到底离你有多近?据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显示:
全国恶性肿瘤估计新发病例数.4万例
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
每分钟有7个人被确诊为癌症
4人因癌症而死亡
根据死亡病例排位,肺癌依然位居全国死亡榜首位,其后为肝癌、胃癌、食管癌以及结直肠癌。前10名的癌症中占全部肿瘤死亡病例的83%左右
但最新癌症数据显示出一个比往年更为严重的数据,
全国恶性肿瘤的发病人数较往年有所上升↑。
从30岁开始升高,尤其在40岁后会快速升高,
到80岁以后达到高峰,之后有所下降。
上述数据让我们更加发现:癌症防治刻不容缓,癌症离我们真的很近...
二、你是患癌高危人群吗?癌症发病主要是因为先天的遗传体质(内因)和后天的生活环境、习惯、饮食结构等因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举个日常例子:
大家都在一个地方上班,吃同一菜场的菜,喝同一水源的水,生活环境几乎是相同的,而几十年下来,每个人患的病并不相同,原因就在于每个人的家庭遗传基因不同。
说起抽烟,有的抽到八、九十岁也没事,而有的老公抽烟,老婆反而患上了肺癌(吸了二手烟),因为他老婆天生有肺癌易感基因。
总结可知,由于基因不同,导致了每个人对各种癌症的易感程度不同。
三、天天说防癌,到底怎么防?80%的癌症在发现时已是晚期,治愈率只有20%;而且癌症几十种,每种预防的办法都不一样,真有点防不胜防。
你只有知道自己有什么癌症的高风险,才有可能针对性地去预防,效果才事半功倍。肿瘤基因检测,就能让你知道自己对各种癌症的易感程度,预知自己的患癌风险。
在美国,每年有万人在做基因检测。美国癌症协会在权威期刊上发布了《癌症统计》,其中显示:过去20年,美国的癌症死亡率和发病率都持续下降,其中死亡率下降了25%,超过万人躲过了死神召唤。
中美两国发病率与死亡率对比情况
▲美国(左)明显下降;中国(右)“稳步增长”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和前列腺癌的死亡率的下降幅度达38%。这其中,基因检测起了很大作用。
四、基因检测准不准?先了解下基因检测的原理。我们的身体由细胞构成,可以这样理解:基因是细胞各种活动的指挥官。如果基因发生了「故障」,细胞可能会发了疯似地分裂,最终形成癌症。
因此基因检测可以辅助我们提前知道这个「指挥官」是否发生了「故障」,为预防和治疗癌症提供帮助。
多年研究发现,很多癌症与基因关系非常密切。比如当人有BRCA1基因突变时,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分别是50%~85%和15%~45%。
举个经典例子:
美国知名影星安吉丽娜朱莉通过基因检测发现自己有BRCA1基因突变,医生认为她患上乳腺癌和卵巢癌的概率分别高达87%和50%,因此她进行了预防性的乳腺和卵巢切除,避免了命中之癌(当然对于一般人,不建议武断地通过切除来防癌)。
五、万一检测出高风险,咋办?前面已经说过,癌症由先天基因和后天环境、生活习惯共同作用而成。因此,有某个癌症基因的高风险首先意味着在相同环境下,他比别人更容易患这个癌症,但是如果根据风险来调整生活环境和习惯,反过来可以降低患癌概率。
比如检测出有肺癌高风险,那么首先绝对要戒烟、远离二手烟、厨房油烟,家里购置空气净化器,遇到雾霾天出门做好防护,多吃可以清肺润肺的食物,做到这些患肺癌概率会降低。
再一个就是进行针对性的体检。测出患肺癌风险高,就需要定期进行胸部CT检查;测出胃癌风险高,就定期地做胃镜检查。哪怕万一不幸患癌时,也可以在早期发现,而早发现是癌症治疗的关键,治愈率很高。
调整生活习惯和加强针对性的体检,就相当于给健康上了双保险。
六、基因检测有什么优势?体检检查的只是人当下的身体状态。如果体检不深入,很多疾病没法发现,而且发现的时候疾病可能已经是晚期了;而基因检测,可以提前很多年知晓身体风险,帮助人们预防癌症。
对同一疾病项目,体检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一生要进行多次;基因检测只需进行一次,检测结果终身有效。
很多体检是有创,甚至痛苦的;基因检测无创、方便,用户只需要提供一点点口腔粘膜细胞即可。
有些人会疑惑:为什么基因检测不用抽血,用口腔黏膜细胞准吗?
其实人体各个部位的细胞所含有的细胞核都是一样的(除了成熟的红细胞和少数生殖细胞),里面的基因信息也是一样的。因此只要取到足够的细胞,无论是抽血或者口腔黏膜细胞,检测效果是没有差别的。电视剧里面,有人拔头发或者拿牙刷去进行亲子鉴定,就是这个道理,头发根部的毛囊细胞和牙刷里粘附的口腔黏膜细胞都可以提取到DNA。
七、在哪能做基因检测?杭州目前就有研究基因项目的企业,得到了「计划」的重点支持,获得政府万元的奖励,已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创始人的中科院博士、国家领军人才王军一,多次被新华社、人民网、浙江日报等数十家权威电视和媒体报道。
戳下方视频看杭州电视台独家专访:托起无癌中国梦。
为回馈粉丝支持,同时更好地普及基因检测这种高效、简便的防癌方法,给大家带来了超级实惠的的基因检测套餐,限量份,先到先得。
点击了解:专业基因检测套餐
监制:曹漪洁
主编:尉洁婷责编:梁婧娴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