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肺癌免疫治疗重点摘要汇总

复方卡力孜然酊说明书 http://pf.39.net/bdfyy/bdfyc/140813/4447658.html

ASCO摘要已经面世,小编整理了晚期肺癌免疫方面的治疗进展。在晚期肺癌方面,免疫的治疗进展速度有所下降,大的方向已经稳定。此次摘取的内容都是从细节或临床刚需方面着手,也很有临床启发意义。随小编一起看一下吧。

作为最高级别的口头汇报,我们期待K药的5年生存数据。具体内容也只在大会当天披露。我们只能望题兴叹了。小编在此为大家扒出既往报道的的3年生存数据以及O药既往报道的CA-研究的5年OS数据。不知道K药会不会再创巅峰!

2.PD1单抗SHR+阿帕替尼治疗经治进展的EGFR/ALK阴性的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

该研究为开放多中心1/2期临床研究,采用国产PD1单抗SHR-联合口服阿帕替尼治疗晚期NSCLC患者。最终纳入96例EGFR和ALK突变阴性的晚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23例患者既往接受过2种及以上治疗方案,73例患者接受过1种。初始组接受2种剂量水平的阿帕替尼(、mg/d)+SHR-(mg,q2w),后扩展组选用mg阿帕剂量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在91例可评估患者的ORR和DCR分别为29.7%和81.3%。血TMB(bTMB)检测在80/91例可评估患者中进行,以1.54muts/Mb为高低分界点。高bTMB患者的ORR为50%(19/38)。截止年1月20日,20/27名应答者仍在接受治疗(见表)。所有96名患者中,54名(56.2%)等级≥3TRAEs。2例及2例以上患者发生≥3级AEs,包括高血压、手足综合征、谷氨酰胺转移酶升高、蛋白尿、肝功能异常、碱性磷酸酶升高。结论:SHR-联合阿帕替尼对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且安全性可接受,尤其是对bTMB高的患者。前瞻性研究需要验证临床结果和bTMB作为疗效的预测因素。

3.VARGADO研究:尼达尼布+多西他赛治疗免疫治疗进展的肺癌患者的疗效观察()

VARGADO是一项前瞻性非介入性研究,探讨尼达尼布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一线化疗二线免疫治疗后进展的晚期肺腺癌的疗效和耐受性。25例经免疫治疗后病情进展的患者随后接受尼达尼布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一线化疗包括培美曲塞(18/25例,72.0%)、顺铂(15/25例,60.0%)、卡铂(12/25例,48.0%)、贝伐单抗(8/25例,32.0%)、长春瑞滨(4/25例,16.0%)、紫杉醇(2/25例,8.0%)和多西他赛(1/25例,4.0%)。二线治疗包括nivolumab(18/25例,72.0%)和pembrolizumab(6/25例,24.0%)。在尼达尼布和多西紫杉醇治疗下,9/20名患者(45.0%)达到PR,7/20名患者(35.0%)病情稳定,DCR为80.0%(16/20名患者)。中位PFS为5.5个月(95%CI2.5-8.2)。治疗突发不良事件(TEAEs)≥3级,严重、导致停药的TEAEs分别为15/25例(60.0%)、13/25例(52.0%)、9/25例(36.0%)。结论:尼达尼布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晚期肺腺癌化疗及免疫治疗进展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可接受。

4.具有DDR基因变异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更高的TMB,以及更好的免疫疗效()

有一类基因,叫DNA损伤修复(DDR)基因,这类基因的改变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增多、基因组不稳定性增高和肿瘤突变负担(TMB)增高有关。研究者收集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接受PD-(L)1抑制剂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和基因组数据。采用OncoPanel公司的下一代靶向测序技术(NGS)测定DDR基因突变状态和TMB。DDR阳性(DDRpos)病例被定义为具有致病性DDR改变的病例(根据COSMIC和ClinVar数据库)。DDR阴性(DDRneg)病例定义为DDR野生型或非致病性DDR改变。结果:例接受免疫治疗的NGS患者中,有例(51.7%)的患者DDR发生改变。其中74例(整个队列中15.8%)被定义为DDR+,致病性改变的基因有:ATM(41.9%)、MLH1/MSH2/MSH6(18.9%)、BRCA1/2(16.2%)、CHEK1/2(9.4%)、FANC基因(9.4%)、BAP1(5.4%)、RAD基因(5.4%)、ERCC4/6(4.0%)、POLE(2.7%)、ATR(2.7%)。DDR+组和DDR-组在年龄、工作状态、性别、组织学、致瘤因子突变、吸烟情况、ICI线、基线脑转移等方面保持平衡。DDR+组的TMB中位值明显高于DDR-组(12.1vs9.8突变/MG,P=0.)。各组间PD-L1中位肿瘤比例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vs25%,P=0.33)。在免疫治疗,DDR+组(N=)相比DDR-组有明显高于客观缓解率(31.1%比19.1%,P=0.03)、更长的平均无进展生存(4.3vs2.6个月,P=0.02)和总生存期(16.3vs9.8个月,P=0.)。结论:致病性DDR改变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高频发生,与PD-1轴抑制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较高的TMB和更好的临床结局相关。

5.不按3周一次使用K药,是否会对免疫疗效有影响。(e)

Pembrolizumab(K药)是晚期NSCLC的标准治疗方案,规定是每3周±化疗一次。如果不按照该周期使用是否可以呢。研究者就此分析了本中心至少接受了4个周期的K药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患者按照使用K药的频率分为标准组A组(3周±3天),B组(不正常使用的频次占总使用次数≥25%)、C组(不正常使用的频次25%)。结果:84例经K治疗的患者中,43例(51%)被确定至少接受4个周期(A组:17、B组:10、C组:16)。非标准使用周期的原因是:患者-医生的偏好(65.4%的患者),免疫相关不良反应(15.4%)、非免疫相关不良反应(42.3%)。B组和C组在较长的非标准间隔接受以K药为基础的治疗后,停药时间明显较长,总体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我们的数据虽然受样本量和单机构设计的限制,但显示在常规临床实践中,有相当比例的患者在较长时间间隔内接受K治疗,其结果与晚期NSCLC患者按规定的3周间隔内接受K药治疗的预期结果相当。当然这需要更大研究证实,以最大可能降低患者经济压力。

6.CDKN2A/B基因缺失及MDM2改变提示与肿瘤使用免疫治疗后超进展高度相关。(e)

回顾性分析了20例一线K药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按照治疗2个月内判定进展且肿瘤增大超过50%作为超进展的定义来评价,其中5例患者出现了超进展,我们采用免疫组化、FISH、NGS去检测这些患者的基因表型。5例患者均表现出MDM2基因的扩增,1例表现为免疫组化可见的1-50%的MDM2蛋白的局灶性扩增,5例中4例出现了CDKN2A/B基因的缺失。无一例非超进展患者出现MDM2基因或蛋白的扩增。结论:CDKN2A/B基因缺失及MDM2改变与免疫超进展密切相关。

7.免疫治疗引起的肺炎不同影像表现可能提示不同预后结果。()

探讨根据免疫治疗引起的肺炎患者在影像学上的不同表现与最终预后的关系。将肺炎分为5个亚型:隐源性组织肺炎样(COP)、磨玻璃混浊(GGO)、间质、过敏和其他未指定的肺炎(NOS)。研究者分析了接受抗pd-1抗体治疗的例患者,33例(14.3%)出现肺炎。33例肺炎患者中位年龄66岁(45~82岁),其中女性7例,nivolumab组25例,pembrolizumab组8例。16例患者被归为GGO,16例患者有COP样外观,1例患者有NOS。COP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长于GGO患者(未达到vs7.8个月;HR0.29,95%CI0.09-0.81;p=0.1)。其中94%(33例中的31例)的肺炎得到改善,1例死于肺炎。总有效率(CR+PR)在COP患者中为44%,GGO患者中为31%(p=0.47)。系统性皮质类固醇治疗肺炎患者与非系统性皮质类固醇治疗肺炎患者的OS无统计学差异(未达到14.8个月;HR1.4,95%CI0.52-4.1;p=0.51)。结论:肺炎性肺炎(COP)患者的生存期明显长于肺炎性肺炎(GGO)患者。肺炎的影像学特征可能反映抗pd-1治疗后的临床结果。

8.durvalumab±tremelimumab对比化疗一线治疗晚期NSCLC的MYSTIC研究以生物标志物为分层的再分析。()

MYSTIC研究是一项三臂III期研究,比较durvalumab、durvalumab+tremelimumab与含铂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差异。此次分析是以PDL1表达及bTMB情况分层比较各组的疗效差异。结果:(1)无论bTMB是否20,durvalumab相比化疗都能改善PDL1≥25%的患者的总生存。(2)不同PD-L1表达水平,dur+tre的方案相比化疗可以改善bTMB≥20的患者的总生存OS。以生物标志物为分层的疗效免疫疗效分析,可以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时提供依据。

9.IMpower研究亚组分析:ABCP四药组合对基线肝转移的晚期NSCLC患者有疗效助益。()

在阿特朱单抗(atezo)+贝伐单抗(bev)+化疗(卡铂+紫杉醇)治疗晚期初治非小细胞肺癌(IMpower)患者中,PFS和OS较贝伐+化疗(BCP)有明显改善。在此分析一下ABCP与BCP在基线肝转移肺癌患者是否有生存优势。结果见下表。结论:与BCP相比,ABCP可下调肝转移晚期NSCLC患者48%的死亡风险,可能是该人群新的重要治疗选择。

10.Keynote延展分析:K药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NSCLC,对二次进展PFS2有否有延长意义。()

在KEYNOTE-研究中,K药+化疗比单纯化疗显著改善OS和PFS,安全性可控。我们对此类患者进行了长期的追踪,观察PFS2(第2次进展时间,开始2线治疗或死亡后从随机化到PD的时间)。K药+化疗组45%接受2L+治疗,安慰剂+化疗组59%(54%)接受2L+治疗。K药+化疗组PFS2更长(HR0.49[95%CI0.40-0.59],P.00;中位数17.0月与9.0月),TPS无差异(表)。结论:1Lpembro+pemetrexed/platinum在转移性非鳞状细胞肺癌中继续显示出明显的OS优势。安慰剂+化疗组54%的患者随后接受了免疫治疗。中位OS、PFS和PFS2在K药+化疗中几乎翻了一番。这些数据证实,K要应作为1L治疗的一部分,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整体生存。

11.FDA分析亚洲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接受免疫治疗的疗效荟萃分析。(e)

亚洲患者在mNSCLC临床试验中有很好的代表性,亚洲的药物开发也在不断增长。该研究主要探讨亚洲患者在mNSCLC中接受ICI临床试验的结果。方法:我们对-年提交FDA的11项免疫治疗mNSCLC随机试验进行了鉴定。我们将试验分为3组:一线单药治疗(1L-M)、一线联合化疗(化疗)(1L-C)、二线单药治疗(2L-M)。采用Kaplan-Meier法评价总生存率(OS)和无进展生存率(PFS)。我们进行荟萃分析,以评估治疗效果是否在亚洲和非亚洲人群中一致。结果显示:5例2L-M试验纳入例,2例1L-M试验纳入例,4例1L-C试验纳入0例。大多数亚洲患者的地理位置在亚洲(90%)。参与2L-M试验的患者中,亚裔占15%,1L-M占27%,1L-C占11%。与非亚洲人相比,更大比例的亚洲人是不吸烟(32%对13%)和egfr突变(13%对4%)患者人群。在每一种治疗方案中,亚洲患者在未经调整和调整的操作系统方面都优于非亚洲患者。2L-M中对OS影响最大的3个变量因素是种族、体质和病理。对于亚洲和非亚洲患者,ICI治疗效果相对于化疗的程度是相似的。结论:亚洲人的预后明显好于非亚洲人;与化疗相比,免疫治疗并没有独特的更好或更差的疗效。

12.PD-L1的时空异质性及其对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检查点阻断获益的影响。()

查询MDAnderson肺癌GEMINI数据库,比较不同时间点不同器官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D-L1表达情况(采用fda批准的抗体免疫组化对肿瘤表达比例评分)。结果:在例NSCLC患者中,PD-L1水平与活检部位显著相关(p=0.)。肾上腺和肝脏转移瘤的PD-L1水平最高,阳性率(1%或50%),而PD-L1在骨和脑组织活检中最低。此外,PD-L1明显高于新鲜组织(PD-L1染色在90天后活检)比保存的组织活检(PD-L1染色在90天后)。鳞状细胞癌比腺癌表达高。EGFR野生型(WT)比EGFR突变高。MET突变比MET野生型高。STK11突变比STK11野生型高(p0.01)。例纵向标本中,55例(49%)PD-L1在不同时间点有较大变化,分别划分在不同评分栏(1%,1-49%,50%)。与未接受治疗的患者相比,免疫治疗与PD-L1水平显著降低相关(p=0.)。此外,例接受ICIs治疗的EGFR/ALK未突变的转移性NSCLC患者,根据活检部位分为三组:肺活检(n=);淋巴结活检(LN,n=85)及远处转移(n=61)。肺或远处转移活检中PD-L1水平越高,反应率、疾病控制率越高,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1%或50%)越长。然而,LN活检中PD-L1的表达与这一组患者的反应或生存率均无关。这些发现在多元分析中保持不变。结论:PD-L1的表达在不同的解剖部位和临床过程中有很大的差异。LN活检中的PD-L1可能不能可靠地预测ICIs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疗效。如果只有远处组织,尤其是LN活检,应考虑重复活检和PD-L1染色。

13.肺癌放疗什么时候加上免疫更好。()

本研究主要是探讨免疫和放疗的排布时间。对4-年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的IV期患者进行了NCDB调查,这些患者接受了SRS或SBRT(任何部位)治疗,并进行了至少三个月的随访。最终确定了例符合上述条件的患者,其中例正在进行免疫治疗。以进行立体定向放疗SBRT后21天为分界线,在21天后接受治疗的患者更有可能活得更长,中位生存期为19个月vs.15个月,p=0.。结论: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使用放疗及免疫,最好在开始SBRT后至少三周后给予免疫治疗,治疗效果更好。

14.K药±肺部放疗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将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接受pembrolizumab联合或不联合肺部病灶放疗(RT)。RT指的是立体定向体放射治疗(SBRT,50Gy/f4或70Gy/10f)或传统的分割放疗(45Gy/15f)。Pembrolizumab(mgIV)从第1天开始,每3周给药一次,最多用药16次。结果:例入组患者中,21例患者完成16个周期K药治疗;16名患者接受SBRT治疗,20名患者接受传统RT治疗。7名患者在K药单药进展后接受挽救性RT治疗,15名患者在试验开始前6个月接受RT治疗。目前有72例患者可评估反应,K药+放疗,相比单纯K药,放射野外的有效率RR分别为22%和25%(p=1.00),中位PFS分别为10.9个月和8.4个月)(p=0.83)。比较SBRT与传统放疗时,放射野外病灶有效率RR分别为38%和10%(p=0.10),中位PFS分别为21.1和6.8个月(p=0.03)。在pembrolizumab组中,对比既往接受RT与未接受RT的患者,RR分别为33%和19%(p=0.26)。结论:放疗虽然安全,但并没有增加pembrolizumab治疗NSCLC患者的放射野外的病灶的疗效。探索性分析表明,SBRT可以增加免疫疗效,但传统的分割放疗不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15.META分析:二线治疗晚期NSCLC,PD1单抗和PDL1单抗哪个更好?(e)

与PD-L1单抗相比,PD-1单抗具有更好的PFS/ORR获益,OS和安全性相似。与多西紫杉醇相比,PD-1单抗具有更好的PFS/ORR疗效,两种单抗相比多西他赛均具有更好的OS疗效及较低的3-5级AE及AE相关停药率,但是肺炎发生风险较高。

16.STK11/LKB1突变型晚期NSCLC患者对K+化疗也似乎无感。()

之前研究显示,STK11/LKB1基因变异的肺癌患者对免疫治疗原发耐药。目前研究主要探索该类基因变异是否影响接受K+化疗联合治疗患者的疗效。结果显示,例经K+培美曲赛+铂类治疗的患者中,与没有突变的患者群(N=)相比,STK11/LKB1变异的患者(N=),PFS显著缩短,中位PFS4.8月vs7.2月,P=0.;OS也缩短,中位OS10.6月vs.16.7月,P=0.)。两组的ORR也有显著差异(32.6%对44.7%,P=0.)。重要的是,在STK11/LKB1突变的肺癌患者中,与单纯的化疗相比,K药对PFS(mPFS4.8mvs4.3m,P=0.75)或OS(mOS10.6mvs10.3m,P=0.79)没有改善。结论:在mnsNSCLC中,STK11/LKB1的改变定义了一组临床结局较差的免疫+化疗的患者群,且将K要加用到化疗中对此类患者也没有助益,临床应对具有STK11/LKB1突变型NSCLC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

17.KRAS不同亚型突变及伴发突变影响免疫疗效。()

KRAS等位基因亚型和同时发生的基因组改变对ICIs疗效的影响尚不清楚。收集Dana-Farber医院晚期NSCLC患者(pts)的临床病理和基因组数据。我们根据KRASmut等位基因和同时发生的STK11和KEAP1mut评估ICIs的结果。结果:例免疫治疗的NSCLCs中,例(29.3%)有KRAS突变。KRAS突变和KRAS野生型(wt)肿瘤中位TMB(mTMB)和PD-L1中位肿瘤比例评分(TPS)相似。KRAS密码子12突变的肿瘤中,mTMB在G12V(n=37,12.2mut/Mb)中高于G12C(n=84,11.4mut/Mb)、G12D(n=20,9.4mut/Mb)和G12A(n=13,10.1mut/Mb),P=0.05。KRASG12V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较非G12V患者更长(5.5vs2.7个月,HR:0.62[95%CI:0.40-0.96],P=0.03),总生存期(mOS)更长(17.5vs9.7个月,HR:0.62[95%CI:0.36-0.99],P=0.05)。KRAS突变患者中,伴发KEAP1(n:52)和STK11(n:50)突变的患者mPFS较短(KEAP1mut1.8vsKEAP1wt4.1个月,HR:0.55[95%CI:0.38-0.80],P=0.;STK11mut1.8vsSTK11wt4.6个月,HR:0.46[95%CI:0.32-0.67],P0.0];mOS(KEAP1mut4.8vsKEAP1wt15.1个月,HR:0.51[95%CI:0.34-0.76],P=0.;STK11mut4.8vsSTK11wt13.6个月,HR:0.51[95%CI:0.34-0.76],P=0.)。KEAP1和STK11mut对KRAS无突变患者的预后无影响。结论:KRAS等位基因亚型和同时发生的基因组改变影响非小细胞肺癌的ICI疗效。

18.不同突变基因的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PDL1表达情况。()

年2月至年5月共纳入肺癌患者例。其中,例NSCLC患者有足够的肿瘤样本,纳入本分析。NGS显示,主要的致癌改变包括个EGFR、83个KRAS、33个MET、30个HER2、25个FGFR、22个PIK3CA、19个ALK、15个ROS1、10个RET、5个BRAF和其他13个。在RET(70%)、MET(67%)、ROS1(53%)、KRAS(41%)和BRAF(40%)阳性肿瘤中均可见PD-L1(50%肿瘤细胞)的高表达。例患者评估了免疫的疗效,包括80例非鳞状细胞癌和25例鳞状细胞癌。其中例采用PD-1/PD-L1单药治疗,仅有1例采用免疫联合治疗。中位治疗线为2(范围,1-9)。有效率为19%(2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分别为3.3和18.3个月。在50例至少有基因突变的患者中,应答率、PFS和OS分别为18%(9/50)、3.3和24.8个月。9例免疫应答者中,KRAS3例,MET2例,ALK/EGFR/HER2/RET各1例。在23例PD-L1表达高且至少有一种基因突变的患者中,有6例(26%)对免疫治疗有反应。结论:PD-L1水平在不同基因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可能存在差异。此外,还应探索在这一人群中进行免疫治疗的新的生物标志物。有关WES分析的最新结果将在会上公布。

19.TMB与免疫治疗PFS、ORR的关系()

探讨TMB与免疫治疗的相关性。对67例非小细胞肺癌(包括42例接受ICIs治疗)患者的肿瘤WES及正常组织进行分析。根据四分法将TMB分为高、低两类。中位TMB为2.68个非同义变异(nSNVs)/Mb,范围为0~15.6个nSNVs/Mb,上四分位数为5.42个nSNVs/Mb。吸烟者/现吸烟者的TMB值(中位数3.51)高于从不吸烟者(中位数0.94,p=0.),但在老年患者(70岁)与年轻患者或不同组织学(鳞状、腺样和其他)和诊断分期中无差异。在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中,达到完全缓解的患者中位TMB为5.44,部分缓解的患者中位TMB为3.87,进展性疾病(PD)患者中位TMB为2.42(p=0.04)。临床疗效与TMB相关(表)。在ICIs患者中,TMB作为连续变量对无进展生存(PFS)有影响(p=0.03)。高TMB组中位PFS为22.3个月(mo)(14-未达到),低TMB组中位PFS为6.4个月(3-16)(HR0.34,0.13-0.9,p=0.03)。高TMB组和低TMB组(HR0.29,0.1-0.86,p=0.02)中位总生存率均未达到32个月(22-43)。结论:高TMB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长期ICI获益有关。会上将介绍可能与免疫长期获益或耐药相关的单个基因突变。

20.免疫治疗罕见肺癌病理类型的疗效观察。()

回顾性分析了例接受免疫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31例(11.6%)属于罕见病理类型(RH),其余为非罕见NRH,RH组包括肉瘤样16例,肺肠腺癌7例,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4例,腺鳞癌4例。PD-L1在22.6%、19.3%、35.5%和22.6%的患者中表达1%、1-49%、≥50%和未知表达。12名患者一线接受了免疫治疗,19名患者二线接受了免疫治疗。RH组ORR为22.6%,NRH组为20.3%(p=0.81);疾病控制率HR为35.5%,NRH为53.1%(p=0.08)。中位随访20个月(m)(95%CI4.0-36.7m)后,RH中位无进展生存(PFS)为2.6m(95%CI1.9-3.3m),NRH中位无进展生存(95%CI2.1-3.0m)为2.6m;中位总生存率(OS)在RH为4.6m(95%CI0.03-12.0m),在NRH为9.2m(95%CI7.4-10.9m)。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FSp=0.,OSp=0.)。RH与NRH在ORR、DCR、生存率方面无显著差异。然而,从OS和DCR数据来看,RH的结果似乎更糟。本研究样本量小,异质性影响。

抗生素对免疫治疗疗效的影响

21.META分析比较免疫联合化疗相比免疫单药治疗PDL1无/低表达患者的疗效()

研究汇总了目前报道的III期随机试验,采用META分析比较免疫+化疗对比免疫单药一线治疗PD-L1阴性或1%的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差异。涉及的试验包括4项阿特朱单抗+化疗研究(IMpower,,和),三项帕博利朱单抗+化疗研究(Keynote,和),一项纳武利尤单抗+化疗研究(CheckMate)。8项符合条件的研究共包含例患者(6例PD-L1阴性,例PD-L1表达1%)。大多数患者为男性和吸烟者,平均年龄为64岁。非鳞状肿瘤例(69.8%),鳞状肿瘤例(30%)。结果显示:联合用药(PD-1/PD-L1单抗+化疗)与改善OS、PFS、ORR显著相关。此外,联合治疗中位反应时间(DOR)在统计学上更长(8.1个月vs.4.9个月;p0.)。结论:对于未治疗的低表达(1%)或PD-L1检测不到的NSCLC患者,抗pd-1/PD-L1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相比,OS、PFS、ORR均有显著改善。

22.欧洲5国免疫治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应用情况。

分析了年10月至年9月,在EU5(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英国)的20人例晚期NSCLC患者使用情况,划分两个时间段:第1时段(年10月1日-年9月共人)),第2时段(年10月2日-年9月共人)。结果:整体使用功能比率在增加:第1时段(非鳞状细胞癌占13%,鳞状细胞癌占23%),第2时段(非鳞状细胞癌占23%,鳞状细胞癌占11%),免疫治疗增加了15%。一线、二线使用比率都在增加。基因突变患者的使用比率也在缓慢增加。

23.中国真实免疫治疗数据展示。(e)

分析年至年在医院接受抗pd-1/PD-L1治疗的例晚期肺癌(iii期-iv期)患者。例患者中,腺癌例(53.5%),鳞状细胞癌54例(17.3%)。31例(15.7%)有中枢神经系统转移。KPS评分≥70(,97.7%)。71名(38.8%)患者接受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既往治疗。预估无进展生存期为5.6个月,总生存期为24.5个月。有名(64.1%)患者有不良事件记录,最常见的是胃肠道不良事件和肝损伤。

24.纵观一下K药单药治疗PDL1高表达人群的疗效。()

我们分析了例一线pembrolizumab治疗PDL1≥50%的NSCLC患者的疗效,整体ORR为43.8%。中位随访12.6个月,mPFS为6.2个月,未达到mOS。对pembrolizumab有反应的患者PD-L1表达中位值明显高于稳定或进展性疾病患者组(90%vs70%,P0.),因此选择TPS分界值为90%进行进一步分析。相比PD-L-89%亚组,PDL1在90-%的患者中,有效率更高,61.0%比31.6%,P0.,PFS更长,分别为13.2和3.7个月,P0.,mOS更长(NR和16.0个月,P=0.)。

25.K/O药+表观药物治疗免疫初治/经治的患者。(、)

Vorinostat是一种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表观遗传性药物,采用K药(mgIVq3wk)+V(或mgPO/d)治疗未经免疫治疗或免疫经治的晚期NSCLC。30名患者的疗效是可评估的,6名免疫初治和24名免疫经治。4例(13%)为PR,16例(53%)为SD,10例(33%)为PD,疾病控制率67%。在免疫治疗治疗进展的Ib患者群中,3例患者(1例确诊;2例未确诊)PR,10例SD(8例确诊),mPFS为3.2,mOS为7.3个月,1年PFS为17%(4例)。对于免疫初治的患者,mPFS为7.6个月,mOS为16个月。

ACY-是另一种HDAC6i的表观药物。采用O+ACY治疗铂类化疗进展的晚期NSCLC患者。在13例可评价疗效的患者中,8例有临床疗效(1例CR,3例PR,1例未经证实PR[肿瘤缩小后继发新病灶],3例SD),5例PD。

26.II期研究:高选择性AXL抑制剂bemcentinib(BGB)联合K药治疗晚期NSCLC()

AXL是一种参与上皮间充质转化的酪氨酸激酶,间充质转化是包含抗pd1在内的多种治疗耐药的原因。Bemcentinib(BGB)是一种口服、高选择性、强效的AXL抑制剂,临床前研究已被证明可以增加pd1疗效。

在此次II期单臂研究中,采用bemcentinib(mg/d)联合K药(mg/q3wk)治疗以前治疗过的(化疗或靶向)、未使用过免疫治疗的晚期肺腺癌患者(总共48例)。结果显示,在29例可评估疗效的患者中,有7例报告了PRs,有效率为24%。对于AXL阳性的患者,ORR为40%。已知5名应答者PD-L1状态:4名患者(80%)PD-L1阴性或弱阳性。在第一阶段,mPFS为4.0个月(95%CI1.9-NR),AXL阳性患者为5.9个月(n=10;3.0-NR)。mOS还不成熟。最常见的TRAEs(发生在15%的患者)是转氨酶升高(37%)、腹泻(29%)和虚弱(17%)。结论:bemcentinib联合pembrolizumab耐受性良好,具有良好的临床活性,尤其是在AXL阳性患者中。更新的结果将在会议上报告。

27.异基因细胞疫苗联合O药治疗既往免疫进展的肺癌患者的初期研究。()

Viagenpumatucel-L(HS-)是一种来自人肺腺癌细胞系的异基因细胞疫苗,。DURGA是一项多队列研究,评估了HS-和抗pd-1单克隆抗体在晚期NSCLC患者中的治疗情况。在队列B中,纳入了至少接受4个月免疫治疗后发生疾病进展(PD)的患者。,进行连续18周每周皮内注射HS0(1×个细胞)+nivolumabIV每2周注射mg,直至出现无法耐受的毒性或PD。截止年9月数据截止,共有20名患者入选。3例(15%)达到部分缓解,8例(40%)病情稳定。疾病控制率为55%。无进展生存期(PFS)为2.7个月(95%CI,1.8-4.0个月),中位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都经历过至少一次不良事件(AE),其中80%为1级或2级。最常见的ae分别为疲劳(42%)、咳嗽和呼吸困难(22.6%)和贫血(16.1%)。无5级AEs。结论:HS-联合nivolumab耐受性较好。早期数据表明,在既往免疫治疗后肿瘤进展的患者,在nivolumab中添加HS-可能恢复免疫疗效。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z2sw.net/jbzd/49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