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出炉,年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高达万例,超过了肺癌的万例,乳腺癌取代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下面跟我们一起了解如何科学地预防和治疗乳腺癌。
乳腺癌患者发病年龄较轻
乳腺癌是指癌细胞侵袭乳房组织,并有机会渐渐扩散至腋下淋巴腺,甚至身体其他部位。虽目前成因不明,乳腺癌高危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缺乏运动、未有喂哺母乳、超重或肥胖等。
香港联合肿瘤中心李宇聪医生指出,乳腺癌近年明显有年轻化之势,从35岁开始,乳腺癌发病率开始上升,可说是女性的“恶梦”之一。乳腺癌当中,以HER2阳性最“恶”,其特性是癌细胞生长速度较快、恶化机会较高、对传统治疗,如化疗的反应不佳。
治疗癌症,当然愈早介入愈有效,目前早期乳腺癌手术后的药物选择有限。近年医学发展或可打破这个“恶梦”,T-DM1治疗将标靶药物和化疗药物二合一,有外国研究显示,T-DM1较传统治疗更有效控制早期HER2阳性乳腺癌,减低复发机会。
HER2阳性乳腺癌恶化速度较快
乳腺癌可以受体作分类,包括荷尔蒙受体阳性(ER,PR)、HER2阳性乳腺癌(标靶受体HER2),以上两种均呈阴性即称为三阴性乳腺癌。在同一患者身上,其实可出现多于一种受体。当中,HER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二型)的特性是癌细胞生长速度较快、恶化的机会较高、对传统治疗,如化疗的反应不佳。
根据香港乳腺癌基金会调查发现,超过二成乳腺癌患者,HER2呈阳性。HER2即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二型,存在于乳房细胞内的HER2基因,以制造HER2蛋白,将生长讯息由细胞外传送至细胞核,以控制细胞生长。但当HER2过度表现或呈阳性,意味癌细胞内复制了过多的HER2基因,以致癌细胞表面有过多的HER2受体,活化细胞内的生长讯息传递,令癌细胞以不正常的速度增生及分裂,令肿瘤恶化,因此HER2乳腺癌属于侵略性极高的癌症。
一二线药物助控乳腺癌
在乳腺癌治疗方面,不论是早期还是已开始扩散的乳腺癌,第一线治疗都是结合使用曲妥珠单抗(Trastuzamab)和帕妥珠单抗(Pertuzumab)。在已扩散的乳腺癌患者中,一项研究显示,同时使用曲妥珠单抗与帕妥珠单抗的HER2乳腺癌患者,与曲妥珠单抗加安慰剂的患者比较,前者的整体存活期中位数延长了一年多,达15.7个月,疗效较理想。
李宇聪医生表示,癌症并非“等闲之辈”,用药后始终有机会出现抗药性,出现病情反复或恶化,所以作为抗癌“第二梯队”的二线药物,担当着重要角色。治疗分两种,包括卡培他滨(Capecitabine)结合拉帕替尼(Lapatinib)或抗体—药物偶联物(T-DM1)治疗。一项外国研究[1]发现,T-DM1的治疗效果较佳,整体存活期中位数达30.9个月,卡培他滨结合拉帕替尼只有25.1个月。
T-DM1或可用作治疗早期乳腺癌减复发机会
早期乳腺癌主要以标靶组合:单株抗体—曲妥珠单抗(Trastuzamab)和帕妥珠单抗(Pertuzumab)作治疗。李宇聪医生指:“研究显示,若将目前只能用于已扩散乳腺癌的T-DM1治疗,提前用于进行手术后的早期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存活率和复发率均较单一使用曲妥珠单抗理想。未来,若T-DM1能推前至早期乳腺癌治疗,及早对症下药,将可让更多患者受惠。”
该项研究将名早期、癌细胞未扩散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进行14次T-DM1和曲妥珠单抗治疗,观察其复发率和药物安全。T-DM1即抗体—药物偶联物,将标靶药物—曲妥珠单抗(T)和化疗药物(DM-1)二合一作治疗组合。
研究发现,在复发方面,T-DM1和曲妥珠单抗组别没有复发的比率,分别为89.7%和83%,可见T-DM1能较有效控制病情;再者,使用T-DM1的患者无入侵性疾病存活率达88.3%,曲妥珠单抗较低,只有77%。
任何药物均有机会带来副作用,李宇聪医生指,T-DM1治疗或会引致血小板低、疲倦乏力、高血压、贫血和低血钾等,但治疗过程期间,医护人员会紧密监察患者情况,有需要可处方药物纾缓副作用。所有预防及治疗方法都有不同的成效、副作用及风险。如有疑问,请向主诊医护人员查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