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0到90拼命院士柴立元,投

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分别公布了年院士增选结果,湖南共7人入选,来自中南大学的柴立元教授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铅、铬、汞这样的重金属是地球给予人类的宝贵资源,但人类在利用重金属构筑起宏伟工业大厦的同时,也造成了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如何“抓住”这些逃逸的重金属,治理被污染的土壤和水体,就是20多年来柴立元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01-

出入“乡镇企业简易工棚”

领衔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研究

研发废水治理关键技术

“抓住”逃逸的重金属

从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向西约50米,穿过一幢老式的实验楼,有一片约平方米的半露天场地,仿佛“乡镇企业的简易工棚”,红砖墙上的牌子标明这是一处“重金属废水处理站”。

这是柴立元院士团队的实验室,也是年习近平总书记来中南大学考察时的首站。

地球亿万年的演化中,产生了多种多样的重金属。人类利用这些重金属构筑起了宏伟的工业大厦,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如何把逃逸到土壤和水体中的重金属“抓取”出来,是柴立元20多年来一直在钻研的问题。

柴立元另辟蹊径请来无毒无害的微生物帮忙,融合生物技术和化学方法,制成生物药剂。终于研发成功“重金属废水生物制剂法深度处理技术”。

重金属冶炼企业应用这项技术后,废水回用率由传统的50%提高到90%。如今,这项技术已在我国多家铅锌铜大型冶炼企业推广应用,年处理废水过亿吨。

-02-

被污染场面刺痛

投身重金属污染治理攻坚战

用心血智慧留住绿水青山

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年,柴立元从日本留学归国,在母校中南大学领衔组建冶金特色环境工程学科。原长沙铬(音“各”)盐厂的42万吨铬渣被堆放在湘江边,周围没有任何植物生长,柴立元闻讯赶去,那一幕深深刺痛了他,决心向重金属污染宣战。

长沙的盛夏酷暑难耐,废弃的厂区内蚊虫成灾,柴立元带着课题组的老师和学生守着铬渣、在简陋的试验平台一泡就是半年,研发出菌液循环喷淋浸出治理技术,能有效去除铬渣及土壤中90%以上的六价铬,被列入9年国家先进污染防治示范技术名录。

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副教授王庆伟:因为我们白天晚上都在那里,还培养微生物,灯光一开,蚊虫苍蝇还是比较多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柴立元:我们这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我们要到现场去干活。最主要的问题是要把不好的环境变成美丽的环境。把现在存在的一些污染,打造成绿水青山,只有这样整体的环境才能得到改善。

凭着这股拼命的劲头,柴立元与重金属污染战斗了20多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科研课题50余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余项;编制国家与地方技术政策、规范及标准等30余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8项。11月22日,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柴立元用自己的心血和智慧,为大地留住了青山绿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z2sw.net/lcbx/90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