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钠镁
来源:肿瘤资讯
3月末的帝都,春意融融,由中国药学会抗肿瘤药物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亦庄生物医药园协办的第七届肿瘤转化研究学术论坛顺利召开。数十位临床专家和科研大咖们齐聚生物医药园,围绕肿瘤转化医学这个热点话题畅所欲言,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本届学术论坛的主题为--前瞻性学术与临床研究相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沿袭既往转化研究学术论坛的宗旨,聚焦于临床实践应用中亟待解明的分子机制问题,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深入讨论,提倡加强多方面合作,推进肿瘤的规范化、个体化治疗。
大会分为三大部分--前两部分为与会科学家介绍肿瘤前瞻性热点学术课题,第三部分为制药研发企业的新药研发与科学家面对面的交流。会议内容涉及研究进展前瞻解读、原创研究介绍,并在每一部分均设有专家点评讨论环节。
大会主席支修益教授致开场词,提出面对转化医学的迅速发展,相关技术、产品日新月异、不断涌现,如何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呼吁科学家们加强业内合作、创建研究联盟、提高创新能力,为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而奋斗。希望通过该论坛,将最新的研究成果传递,进行畅所欲言的讨论,并能通过网络平台更广泛地传播科研动态、前沿理念,启发研究思路,提供合作机遇。
下面小编就会议的精彩内容、新鲜观点等作为汇报整理,以飨读者。
Part1
主题一:肿瘤免疫治疗进展与发展趋势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何维教授介绍了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历程与趋势,及某些肿瘤治疗方法的前沿动态。何教授先详细介绍了肿瘤免疫的发展史,强调了“混合细菌疫苗”治疗癌症,发现肿瘤特异性抗原(TSA)等重要事件。关于肿瘤免疫治疗的动态,已证实的免疫疗法中以CTLA4抗体和PD-1抗体、BiTE抗体、溶瘤病毒较为突出。其中,CTL4抗体和PD-1抗体以其~20%的应答率,降低~30%的恶化/死亡风险,无严重毒副作用而得到最为广泛的应用。
当今肿瘤免疫治疗大致分为三类:1.单克隆抗体抑制肿瘤细胞,其在临床已获广泛应用,最著名的例子如曲妥珠单抗,并且他强调了要权衡药物使用安全性及治疗效果;2.单克隆抗体在淋巴瘤中抑制免疫检查点,包括CTLA4抗体(Yervoy),PD-1(Opdivo,Keytruda),目前针对这些免疫检测点不同公司开发的新药也层出不穷,上市状况、临床效果亦不尽相同。有联合CTLA4和PD-1的观点,但尚存争议;3.过继性T细胞治疗(ACT),包括TILs,基因工程T细胞--CAR及TCR。其中CART的临床效果可使50%的淋巴瘤进入缓解期,80%NHL临床症状减轻,94%急性淋巴母细胞白血病临床症状完全缓解,但CAR-T细胞治疗仍然需要考虑安全性与有效性的平衡。
主题二:细胞周期调控与肿瘤
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詹启敏院士联系了两会期间提出的“国家健康事业战略发展的需求”,指出了我国精准医学的发展目标,其中较为重要的一条是形成一批我国制定、国际认可的疾病诊疗指南、临床路径和干预措施,推动建设“健康中国”。詹院士强调了临床样本库的重要性,“共享机制”对转化医学研究的推动和临床实践的指导尤为重要。
詹院士提到细胞周期调控、基因突变等研究不仅为疾病早期诊断提供最直接的分子标志,而且为临床疾病个体化治疗的预后判断提供分子基础,以避免治疗不足,防止治疗过度。譬如乳腺癌可以涉及TP53突变、BRCA1突变、Ras突变、Wnt突变、EGFR突变等机制,而不同机制的治疗方案、预后差别很大,这种差别带来的不同治疗转归可能引发医疗纠纷的产生。
细胞周期与肿瘤发生的关系
个性化治疗的科学依据--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差异是众多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方面主要涉及遗传、SNP、基因组、蛋白组、代谢组;环境方面主要涉及吸烟、饮食、药物剂量、伴随药物、体内微生物种群、神经内分泌、免疫、代谢,其中对于体内微生物种群的影响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
讨论阶段与会专家提到靶向药物的选择问题,詹院士谈到一个肿瘤可能由于存在不止一种的基因突变而需要多个靶向药物,而靶向药物的耐药问题不可避免且有待解决,同时指出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的结合尚需进一步探讨。
Part2
主题三:PTENFamilyinCancerandMetabolism
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尹玉新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其团队关于PTEN家族研究的精彩介绍。他们发现抑癌基因PTEN可以调节染色质重组及基因表达,其中C末端的作用尤为重要,它的缺失可导致基因不稳定性及肿瘤进展;PTEN通过MCM2调节DNA复制过程,通过MCM2去磷酸化等多种机制保护复制叉;RPA1是PTEN的靶基因,有保护PTEN复制叉的功能,是一个新的抑癌基因。
尹教授介绍的另一项重要研究发现PTEN家族的新蛋白PTENα--PTEN基因既可利用传统的AUG编码启动子合成PTEN蛋白,也可利用新型编码启动子CUG合成新亚型PTENα蛋白;进一步证实PTENα蛋白定位于线粒体内,并与PTEN形成复合物,直接COX1,从而调控线粒体活性和能量代谢过程。
讨论环节有专家想了解PTEN在肺癌治疗中的作用。尹教授提到肺癌需要细胞治疗、肿瘤免疫治疗;PTEN对肺癌的治疗作用要考虑PTENα发挥的作用;免疫疗法在实体瘤上的效果欠佳与实体瘤具有多种抗原有关。PTENα不是抑癌基因,但因为其调控能量代谢过程,可考虑使用代谢治疗--利用机体正常微环境创造不适合肿瘤细胞生长的环境,限制肿瘤生长,而非杀尽肿瘤细胞,实现“带瘤生存”。
主题四:AblFamilyKinasesareRegulatorofCancerInvasionandMetastasis
耶鲁癌症中心的AnthonyJ.Koleske,Ph.D教授介绍了他们关于Abl家族激酶的研究。Abl家族激酶最初在鼠和人类白血病中被认定为原癌基因,Koleske教授所在团队发现其在乳腺癌中高表达,介导细胞表面粘附和细胞骨架重排,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进而与乳腺癌的快速进展相关。
那么Abl激酶抑制剂是否有治疗价值?已研发了很多种的Abl激酶抑制剂以治疗Bcr-Abl阳性白血病;Abl激酶抑制剂对II期临床试验晚期转移癌无效;然而,患者无法评估Abl激酶通路状态却是一个现存的问题。
主题五:PersonalizedRiskPredictionModelingalongLungCancerContinuum:ATooltoAdvancePrecisionMedicine
大会主席石远凯教授详细介绍了来自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的Dr.XifengWu以及她所即将分享的课题研究。
Dr.XifengWu向大家介绍了一些她们比较新颖、有趣的研究成果。比如饮食与癌症,她们首次研究了在美国人群中食物的GI(血糖指数)、饮食模式与肺癌发生危险的关系。研究发现,GI偏高的食物会增加肺癌的发生几率,而蔬菜水果等低GI的食物则能降低肺癌的发生率。她们对名NSCLC患者与作为对照的名健康人群进行饮食模式分析,发现决定肺癌发生率的饮食因素在于含碳水化合物食物的平均质量,而非数量。
关于吸烟与肺癌发生的关系,她们按年龄、吸烟状态、吸烟数、家族肺癌史、肿瘤标志物AFP、CEA等因素分层,比较了从不吸烟、轻度吸烟、重度吸烟患者的5年内、10年内肺癌的发生情况,发现重度吸烟者的肺癌发生率远高于轻度和从不吸烟者。因此她们建议,以5年内肺癌发生率大于1%为基准,29.9%的重度吸烟者、1.0%的轻度吸烟者、0.7%的从不吸烟者应接受CT检查。
MDAndersonandMJCohortIntegrativeRiskAssessment(MMIRA)肺癌风险模型
Dr.Wu同样谈到了microRNA在肿瘤发生风险和预后方面的影响,可利用microRNA芯片做候补标志物的筛选
会议在讲者和讨论嘉宾的热烈互动中圆满完成,希望本次论坛能促进基础研究成果在临床的规范合理使用,真正实现癌症的精准治疗。同时祝愿,来年第8届肿瘤转化研究学术论坛能精彩继续,惊喜不断。最后,小编和肿瘤资讯想代表临床肿瘤学工作者们,对论坛主办方中国药学会抗肿瘤药物专业委员会、大会主席石远凯教授、支修益教授、王印祥教授,以及所有的讲者们道一声感谢,您们的辛勤付出和倾情奉献,为大家带来春日里暖心的学术盛宴,尽心竭力的为广大患者谋福利。
版权声明版权属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肿瘤资讯”。
下载APP
海量资讯等着你!
在专业平台说观点?首选肿瘤资讯
投稿信箱:oncologynews
.白癜风资讯网昆明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