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告诉她这可能只是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的

别告诉她

TheFarewell

有一天,妻子出城了,她回来后,丈夫说:“宝贝,猫死了。”

然后她说:“你怎么一点也不委婉?你就不能给我一点心理准备吗?比如‘宝贝,猫咪跑到屋顶上去了,然后...’”

几个月后,妻子又出城了,她回来后,丈夫又有消息要告诉她。

但这次他长了记性,妻子走进家门时,他说:“宝贝,你妈妈她跑到屋顶上去了。”

故事改编自华裔女导演王子逸自己的家庭故事。

碧莉是一个从小在美国长大的华裔。

碧莉的奶奶被诊断为肺癌晚期,医生说可能活不过三个月了,家人选择隐瞒奶奶,让她好好过往人生最后的日子,并决定假借一场婚礼的名义让所有家人回家见奶奶最后一面。

碧莉不解,母亲对她说:“中国有句古话,叫癌症要命,要命的不是癌症,是恐惧。”

相信每个华人都经历过这样隐藏病情的经历,我们叫它“善意的谎言”。

我们周围确实有不少在得知自己患上癌症后,被活活吓死的例子。而那些不知自己真实病情的,反而能够积极面对治疗,使得病情稳住甚至有所好转。

但在纽约长大的碧莉认为知道自己病况是奶奶的人权。

西方人把生命看成个体,东方人把生命看成集体。

“别告诉她”的背后是只可意会的东方哲学文化,是东西方文化碰撞产生的有趣冲突与矛盾。

比如碧莉一出机场,各种各样的接车服务蜂拥而至。

比如碧莉去住酒店,酒店服务人员帮提箱子到房间的时候,一直在向碧莉拉各种家常。

国内的大叔大妈就是喜欢念叨这些,他们觉得这是拉近关系的一种方式,却完全没有考虑到是否冒犯了别人的隐私。

比如碧莉去做按摩,工作人员问道:“美女今天做什么项目。”

碧莉反问道:“美女是什么意思。”

父亲解释道:“长得漂亮的意思。”

姑姑说道:“美女,美女,现在的中国啊,人人都是美女。不管老的少的,漂亮的丑的,都是美女,傻死了。”

话虽是个理,但毕竟出门在外大家都是希望听到好话的。

就像我这样才出社会的大学生,也不过二十出头。十来岁的小朋友喊姐姐,听着觉得自然,要是被喊一声阿姨,那能不高兴一天。

比如碧莉的堂弟,认识女朋友三个月就结婚,别人都会以为是奉子成婚,奶奶在饭桌上说,要是别人问起小两口认识多久了,要说认识半年了,不然会被人说闲话。

婚礼上,奶奶兴高采烈,家人却难掩悲伤。

最后,碧莉和奶奶的拥抱用一个静止的机位展现了一个永恒的瞬间。

这部电影豆瓣上的评分只有7.3,算不上高分,大多中国观众觉得拍得太简单了。

但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故事却很戳中我。

可能是因为我家里也有老人被确诊为癌症,所以特别有代入感。

希望他也能像片中的奶奶一般,确诊六年后,仍然健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z2sw.net/jbby/84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