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吃什么食物 http://m.39.net/disease/a_5898665.html
“证据推理”主要包括寻求有力的证据和进行科学的证明两个方面,“证据推理”也是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将其运用至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从“创设情境,推测性质——实验验证,获得结论——创意实验,对比建构”过程中,提升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1创设情境,推测性质每种化学物质都有自己独特的性质,主要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和特点。在高中化学学习中,了解物质各自的特性是最基本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自行推断、总结物质的性质,有助于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观察具体的现象、发散思维、提出自己的见解。思维的起点就是问题,学生在情境中寻找事实依据,提高思维意识。在“二氧化硫的性质”课程教学中,可创设情境:教师展示出某一葡萄酒瓶,让学生查看其标签,可看到辅料中含有二氧化硫。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添加二氧化硫呢?学生们进行推理讨论,对葡萄酒来说,在其发酵和存放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细菌的滋生和被氧化。因此,是否为了约束葡萄酒被氧化才加入二氧化硫呢?推测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再创设情境:在生活中,是怎样形成酸雨的?当然,S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由此可知,二氧化硫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其中S的化合价为“+4”价,依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S可通过还原剂作用生成“+2”价或者“0”价;通过氧化剂作用生成“+6”价。从实际生活出发,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更容易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接受理论知识,也更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导学生继续进行深度探究。学生通过对已掌握的知识或者现象的回顾,进行联系和推理,推测出本课程物质的性质、进一步设计验证的实验。
2实验验证,获得结论我国南宋诗人陆游的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就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学科最显著的特点便是实验反应,在化学学科乃至整个历史的长河中,最具有强烈说服力的就是实验验证。因此,在基于证据推理的化学教学工作中,如果有试验验证作为事实证据的基础,不仅可以提高理论知识的说服力,还能够拓宽学生寻求证据的渠道。针对情境1,教师带领学生广泛搜集证据,进行实验。实验(1):在装有SO2的塑料瓶中添加适量的水,进行震荡使其反应,再使用PH试纸检测其酸碱性,发现测试结果呈酸性,并且观察到塑料瓶变瘪了。实验(2):向酸性的高锰酸钾溶液里加入二氧化硫气体,观察到原溶液中的紫色褪去。则可表明,SO2具有还原性。葡萄酒的辅料中含有二氧化硫,定是运用其还原性来保证葡萄酒的质量。针对情境2,同上实验(1),其呈酸性。往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硫,观察其反应现象:开始会有沉淀生成,继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却发现生成的沉淀消失了。教师叮嘱学生查阅有关材料,再去了解脱硫的相关知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原则之一便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这些史实均强调了进行社会实践的必要性。在化学课堂上,进行实验验证就是实践的最优方法,运用化学实验来验证理论、获得结论,更具权威性和趣味性。
3创意实验,对比建构在学习生活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具体的思维方式,让学生能够做到好学习、学好习,达到学习好的成效,让学生真正做到勤于思考,举一反三。这些方法和方式,需要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慢慢渗透和耳濡目染,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具体知识运用对比或类比方法进行扩展,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锻炼思维意识,强化学习方法。在“二氧化硫的性质”课程教学中,将其与二氧化碳进行类比。首先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观看火山喷发视频,可观测到而二氧化硫燃烧生成淡蓝色的火焰,去推测其化学性质。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均属于非金属氧化物,CO2的化学性质为:CO2可与Ca(OH)2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也就是生活中所说的: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过程;CO2不能使干燥的石蕊试纸变红色,但能使湿润的试纸变红。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则可说明二氧化碳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在冶炼高温炉中,二氧化碳可和碳反应生成CO,则说明二氧化碳还具氧化性质。进行合理的推理,SO2也应有同样的性质,即SO2是酸性氧化物,有氧化性,其中S的化合价可降低。学习讲究方式方法,必须得形成高效的思维方式,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成绩。在基于“证据推理”的教学中,使用创意实验进行对比建构,能够有效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对实验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由此可见,“证据推理”不仅仅是学生在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的一种高效的方法,还是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必须培养的关键品质。要想达到“证据推理”核心素养,不但需要锻炼学生的证据思维,还得通过实际课堂教学使学生亲身经历寻找证据的流程、培养逻辑推理的能力、体验推理成功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