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有色金属冶炼等行业产生的含重金属固体危险废物,不仅能够“变废为宝”提取出稀有金属,还能实现零排放?在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鸡街镇,鑫联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联科技”)厂区,一车车黝黑的“固危废”——钢铁烟尘进厂,摇身变成身价不菲的锌、铟、镓、锗、铷、铯、碘等金属和有价元素产品。凭借能够“点废成金”的“钢铁烟尘中稀散金属的高效提取与净化技术”项目,云南民企鑫联科技携手清华大学日前在第49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获得“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而此项技术也为企业带来了每年超过15亿元营业收入,为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夯实了基础。变废为宝的魔法再生之旅“进来的危险废物从这里开始,要经过70多个工艺点,才能全部转化为金属和有价元素产品,最终实现废水、废渣的零排放,这样的仓库,我们还有5个。”在配料库厂房门口,鑫联科技集团轮值总裁高杨指着小山一样的“黑土堆”告诉记者,“钢铁及有色冶炼产生的含重固危废体量很大,如果不及时处理,这些固危废的堆存将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对周围土壤和地下水危害重大。”随着中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发展阶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成为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我们自主研发的核心专利技术——‘火法富集-湿法脱杂-分级提取多段耦合集成处理’,可以做到从钢铁烟尘及有色金属冶炼渣等含重金属危固废中提取十多种有价元素。”说起自己的专业领域,高杨神采飞扬,他介绍,这项技术攻克了以成熟、稳定的工业化技术对含重金属固危废进行“脱氯除杂”的世界级难题,不仅实现危固废变废为宝,且全程无废水、废渣排放,使鑫联科技成为该领域的全球领军企业。目前,该技术入选了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先进适用技术(第一批)、绿色技术推广目录(年)、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年版)及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工艺技术设备目录(年版),并获第49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年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年中国环境保护协会环境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奖项。其中,日内瓦国际发明展是全球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三大发明盛会之一,展会金奖作为最高荣誉,授予评审认为最具创新性、技术先进性和市场潜力的发明。“通过连续浸出、多段净化、深度除杂等联合工艺,确保全面去除多项杂质元素,并达到较高的除杂率。”从配料库出发,经过回转窑,走过清洁路,步入成品车间,高杨指着刚刚生产出来,码放整齐,还冒着热气的锌锭道:“我们产出的锌锭品质完全等同于锌精矿提炼的0#锌锭标准,并全面回收铅、铟、铋等多种有价元素,中间环节所产生的渣料全部返回系统进行资源化综合利用,可以说是把钢铁烟尘‘吃干榨净’了。”在现代感十足的鑫联科技企业展厅,每个来参观的客人都忍不住拿起一锭美丽的银色金属端详,这就是价值不菲的金属——铟。随着展厅玻璃变化,满满一屋子铟锭出现在参观者眼前,从危固废中“淘金”而来的铟熠熠生辉,引发一阵惊叹。高杨介绍,铟资源极度稀缺,但在科技领域拥有广泛用途,大部分用于制造ITO靶材(氧化铟锡),该靶材用于生产液晶显示屏和平板屏幕,还可用于电子半导体、焊料和合金消费,铟在异质结光伏电池和光芯片等领域的应用也显现出迅速增长趋势。“这一创新不仅提高了行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循环经济水平,有效推动了重金属减排,还为环境保护作出了积极贡献。”作为中国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先行者和推动者,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鑫联科技通过全流程资源化利用,年固危废处理能力可达万吨,在钢铁烟尘及有色金属冶炼渣资源化清洁利用领域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安全、智能、高效、和谐、绿色节能的有色金属再生资源循环系统。更重要的是,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取水量、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进一步下降,减少了大气污染物、碳排放及能源消耗,减少矿产开采对环境的破坏和冶炼废渣堆积对土地的污染。有这样一组数据:根据相关减碳政策、规范的要求,鑫联科技个旧基地年CO2减排量超吨,有效实现了减污降碳,为行业达成“双碳”目标提供新路径。创新让“点废成金”照进现实“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是鑫联科技在知识产权领域获得的首项国际金奖,也是鑫联在全球化进程中向国际大奖的一次重大跨越。事实上,自成立以来,鑫联科技就将创新作为企业的活力源泉。从最初的钢铁烟尘及有色金属冶炼渣资源化清洁利用行业的推动者,到如今成长为标准制定者,鑫联科技一直致力于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积淀了深厚的技术底蕴和工业化生产经验,在环保领域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将更广泛的再生资源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物质基础,鑫联科技坚持自主研发为主,产学研融合发展为纽带的研发道路,通过大力投入技术研发,积极开展技改创新,不断向生产原料及产品的深度和广度扩展,如公司从金属冶炼渣提取原生铟到可以回收废旧靶材,协同提取再生铟,产品品质也从粗铟提升到精铟。“将新兴技术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泉,公司将采用更智能、更高效、更低碳、更安全的新型生产工具,如引进智能工业机器人、物控安全系统等降低生产风险;开发热能回收系统、废水资源化利用系统等从而减少碳排放、降低能耗、提升污染控制水平等,不断提高发展质量……”高杨表示,如今,通过技术升级和研发创新,公司已经拥有各类知识产权60余项,主持或参编国家、行业、团体标准31项及1项国际区域导则。多年来,鑫联科技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保持紧密的技术合作,并分别与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昆明理工大学成立了“联合研究中心”,目前已取得多项成果并将其应用于实践。因成功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鑫联科技被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评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企业”。目前,鑫联科技通过分布在云南、江西、河北的三个大型综合处理中心,辐射全国多座火法处理基地,业务网络覆盖京津冀、中西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并延伸至马来西亚、埃及、美国等地,已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十余条产业化生产线。经过二十余年的技术沉淀和创新研发,其技术水平、处理规模、产业化水平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云南有非常多的钢铁厂,我们也希望能够与上游达成更紧密的合作。”对于下一步的发展,高杨表示,为积极响应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和“固危废不出厂”的新发展理念,鑫联科技探索创新型商业模式,创造性地解决涉重固危废资源化利用问题,探索出了CES(合同环境服务)模式和EPCO(钢铁企业资源内循环)模式,即鑫联科技在钢铁厂内部加装钢铁烟尘分选装置,对钢铁烟尘进行分选,得到的低含锌、高含铁烟尘就地返回钢铁厂的炼钢系统,高含锌烟尘则运至鑫联科技位于附近的火法工厂进行后续处理,帮助上游钢铁产业实现钢铁业的资源“内循环”和“废物零出厂”。未来,鑫联会以获奖的技术为基础,沿着多种固废、危废协同处理的方向延伸,不断向产业链纵深发展,产品方面,从再生锌锭做到锌丝、锌棒,再到锌基合金等;从金属铟做到ITO靶材、光伏电池等。产业链广度方面,扩展可回收原料的广度,从金属冶炼渣向镀锌元器件,如废旧汽车车身等消费品领域扩展,同时,拓宽再生金属品种,从锌、铟等基础产品向二氧化锗、氧化镓、碳酸铷等拓展、从标准金属向高纯金属拓展,助力云南省工业高质量发展。云南网记者杨抒燕段毅通讯员芮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