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肺癌高峰论坛自年首次在南京举办以来,已经连续举办了七届,目前已成为我国控烟与肺癌防治领域的一个品牌论坛。第八届中国肺癌南北高峰论坛暨首届华夏医学肺癌防治高峰论坛今天上午在全国政协礼堂开幕。
开幕式主持:支修益教授、王长利教授、杨跃教授
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司长毛群安在开幕式上致辞,他呼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让国民远离肿瘤威胁。
医院管理局局长于鲁明教授致辞并祝贺大会圆满召开。
中国控烟协会原副会长许桂华致辞,她呼吁肺癌防治刻不容缓,希望未来能制定合理有效的肺癌防治策略。
中医院GCP主任孙燕院士提出了他对公共场合禁烟的一些建议,强调了肺癌早期筛查的重要性。
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全球健康中心中国办公室主任柏马博士参加了开幕式,他期待未来能开展中美国家级别的临床研究合作。
来自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的王素芳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对参会人员表达了热烈的欢迎,期待中国肺癌南北高峰论坛为中国的肺癌防治工作做出更多贡献。
在开幕式结束后,参会人员合影留念。
在随后的学术报告环节,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长、中华预防医学会肿瘤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赵平教授介绍了肺癌的一级预防。肺癌的一级预防又称为病因预防,肺癌预防策略包括:以控烟为首,改善大气环境,防治肺部慢性疾病,控制工作空间危害,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减少厨房污染。
医院院长、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控烟协会肺癌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程颖教授报告了“中国小细胞肺癌(SCLC)诊疗新策略”。SCLC与吸烟密切相关,中国SCLC发病率仍高于发达国家,中国控烟形势依然严峻,中国研究者在SCLC基础研究包括全基因测序、ctDNA、CTC、放射治疗、药物治疗方面进行了研究,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制定了适合中国临床实际的CSCO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中国也紧跟国际SCLC研究趋势,在免疫靶向治疗方面中国的研究正在开展,相关的结果将为SCLC免疫治疗增加更多证据。
医院肺癌中心主任周清华教授的报告主题为“中国肺癌筛查数据解析”。周教授展望了我国肺癌筛查项目开展:①结合国内外肺癌筛查研究进展,重点研究低剂量螺旋CT目前面临的科学问题;②依靠现有的农村和城市早诊早治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平台,利用多中心、大样本的优势,科学设计,积极开展相关的临床科学研究。
医院副院长、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控烟协会肺癌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长利教授分享了“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辅助治疗研究新进展”。NSCLC辅助治疗遭遇瓶颈,NSCLC辅助化疗5年生存获益5%左右,20多年来无改变;有较高的血液毒性,依从性差;靶向性不明确,生存的改善不显著,获益人群的比例不高。ADJUVANT研究给NSCLC辅助靶向治疗带来曙光,ML研究结果良好,研究结果即将在世界肺癌大会上报告。
中国国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医院院长、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会长赫捷院士出席会议,他在讲话中表达了对未来肺癌防治事业的祝福和期待。
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副主任、中医院副院长、中国医促会肿瘤内科分会主任委员石远凯教授介绍了“中国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新进展”。他在报告中介绍道,肺癌是我国发病率与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为晚期EGFR敏感突变NSCLC患者带来生存获益;需解决耐药问题;多靶点抑制剂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新药研发有望延长晚期NSCLC患者生存。
罗氏诊断全球首席医学官、瑞士苏黎世医科大学Dr.RalphC.Schimmer作题为“个体化医疗和肺癌诊断解决方案”的报告。
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主席、中国医促会肺癌预防与控制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控烟协会肺癌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支修益教授作报告“液体活检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他在报告中提出,吸烟和“六化”导致中国肺癌高发,“六化”指人口老龄化、城市现代化、农村污染化、生活方式不良化、医学诊疗现代化。支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液体活检在非小细胞肺癌早期诊断中研究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
(来源:《肿瘤瞭望》编辑部)
版
权
声
明
版权属《肿瘤瞭望》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肿瘤瞭望》”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