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出彩中原换道领跑竞风流

得了白癜风能治得好吗 http://pf.39.net/bdfyy/dbfzl/160319/4793225.html

经济发展,项目为王。济源坚持创新引领,跨越突破,谋划在先,持续招商,落地为要,盘活闲散资源,以重点项目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努力实现优势再造、换道领跑。以项目论英雄,强化执行、狠抓落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提供最优服务和最强保障,推动项目快建设、快投产、快达效,以高质量项目建设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济源白银甲天下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樊霞成利军

9月5日,在位于济源沁园街道的中国白银城,十几名工人正在往一辆物流车上装货。一名工人自豪地对记者说:“这是发往美国的一批白银饰品,马上还有一批要发往欧洲。”在此接货的贸易商林盛茂竖起大拇指说:“济源白银甲天下。”

年北京奥运会设计独特的“金镶玉”奖牌,所用白银全部来自济源,济源白银也随之声名大振。

济源的白银生产最早可追溯到明末清初。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在中国最大的铅锌绿色冶炼企业河南豫光金铅集团的带动下,万洋集团、金利集团等有色金属企业茁壮成长,推动济源成为全国最大的白银生产基地。目前,济源的白银年产量已达吨,全国市场占有率高达33%。

近年来,济源把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破点,不断拉长白银产业链条,向就地深加工转变的同时提高产品附加值,并规划实施了中国白银城项目。

站在气势恢宏的白银城内,但见人来车往,一片繁忙。走进展厅,各种精美的白银饰品让人目不暇接。据了解,中国白银城项目总投资亿元,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入驻企业余家,新增就业岗位5万余个,年可深加工20吨黄金制品、吨白银制品等,年销售收入达亿元。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中国白银城已入驻国家金银制品质检中心济源国检和20余家珠宝首饰企业,一个集设计、生产、博览、文创、会展、交易等于一体的国际时尚产业园正加快建设。

钢铁也能“绕指柔”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樊霞成利军

钢铁给人的印象一般都是坚硬、笨重,但在济源却不然,这些坚钢硬铁也能变身“绕指柔”,被做成各种高端化、精细化的延伸产品。

9月7日,记者在济源钢产品深加工产业园里看到,普普通通的钢铁在这里已经衍生成为钢绳、轴承、弹簧、紧固件等数十个品种。这些产品的所需原料,基本上都来自济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诞生于年的济源钢铁,历经土法上马、合并转产、结构调整、体制改革等历史节点,实现了由铁到钢、由钢到材、由建筑用钢到工业用钢、由普钢到优特钢的跨越,一举步入全国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行列。

济源钢铁“原料在外、产品在外”,如何能拉长钢铁产业链条,实现就地转化,提高产品附加值?年,济源将钢产品深加工产业列为产业转型“十大工程”之一,并规划建设了钢产品深加工产业园。

指着林立的塔吊和拔地而起的标准化厂房,产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产业园规划占地0亩,其中一期主要引进钢丝、钢绳等产业,力争形成“棒线材—基础零部件—关键零部件”的深加工产业链条;二期主要引进汽车零部件等产业,并规划建设钢产品物流交易中心等,打造集生产、加工、贸易于一体的区域加工基地。

截至目前,济源钢产品深加工产业园已先后建成铂固紧固件、力辉钢丝绳等33个钢产品深加工项目,已经达到年产精品材20万吨、钢丝绳13万吨、紧固件8万吨、轴承管4万吨、轴类件5万吨、弹簧1.5万吨的钢产品深加工能力,其中轴承钢产量居全国第4名,优特钢生产能力跻身全国中上游梯队。

据介绍,目前济源钢产品深加工全链条已经形成,深加工能力达到50万吨,产业规模50亿元。

济源“米”长成参天树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樊霞成利军

近年来,济源突然盛产一种“米”,此“米”不是大米不是小米,而是纳米。

说是突然,其实也是必然。济源人依靠愚公移山的精神,在钢铁、化工、有色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通过引进科研院所、实验室培育、专利申请、成果转让、初创孵化等途径,生生让纳米材料在济源无中生有、由小到大,由当初的“小苗苗”长成了现在的“参天树”。

记者了解到,济源市政府与河南大学在年合作共建了纳米材料中试基地,经过“板凳甘坐十年冷”的默默耕耘,该基地已变成一个纳米材料新技术的“孵化器”,催生出了一系列纳米材料创新项目。在此基础上诞生的济源纳米材料产业园已成为继苏州、广东黄埔后全国第三个成规模、有实力、富潜力的纳米材料产业园,也是中原地区唯一的纳米材料产业园。

9月4日,记者走进济源纳米材料产业园,各种施工正交叉进行,各种声响不绝于耳。产业园项目二期的报告厅、综合楼、实验楼主体建设已经完工,园区19座厂房及4座仓库的主体建设均已完成,龙兴钛业等近20个项目已做好入驻园区的准备。

走访中,记者了解到,在已经入驻园区的项目里,海博瑞纳米二氧化硅项目已于年5月正式投产,一期建设3万吨生产线、二期产能7万吨/年、三期产能10万吨/年,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0亿元。

据产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济源将重点围绕产业发展方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到年实现落地科创平台达5至8家,落地产值30亿元以上项目达5个以上,入驻项目40个以上,总产值力争达到亿元。

吃干榨净废变宝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樊霞成利军

9月2日,在济源经开区的一处项目施工工地上,塔吊林立,车辆穿梭,各施工单位各司其职、交叉作业。这是河南金利金铅集团有限公司新建的铅基多金属固废协同强化冶炼产业化示范及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现在,余名施工人员昼夜奋战,倒排工期,确保9月底完成项目建设。”负责项目实施的相关负责人说。

河南金利金铅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民营企业强之一,该项目总投资30亿元,生产技术由金利集团自主研发,包括一条年产10万吨再生铅生产线和一条年产10万吨锌锭生产线。锌系统的生产原料主要来自由该集团投资的俄罗斯矿山及河南省内有色冶炼企业产生的锌废渣等;铅系统将利用再生铅生产拆解线产出的再生资源,加上对锌系统产生的含铅废渣进行再回收,可将省内有色冶炼企业产生的危废直接变废为宝。

据了解,该项目是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固废资源化”专项实验生产线示范项目,是河南省重点建设项目,也是济源产业转型“十大工程”重点项目。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50亿元、利税5亿元,安置就业余人,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固危废由废变宝这一生产模式在全国属于首创。”金利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建成后,将通过“铅锌联产、系统互补、吃干榨净”的方式形成产业优势互补,最终实现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直至零排放,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z2sw.net/jbjc/86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