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胸腺瘤,你需要知道的这些事儿

  1、胸腺(thymus)是人体的重要淋巴器官之一,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其功能与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此外,它还可以分泌胸腺激素及激素类物质,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

  2、胸腺位于胸部后、胸腔前纵隔,紧靠心脏,呈灰赤色,扁平椭圆形,分左、右两叶,由淋巴组织构成。青春期前发育良好,青春期后逐渐退化,被脂肪组织所代替。

  3、胸腺表面有结缔组织被膜,结缔组织伸入胸腺实质把胸腺分成许多不完全分隔的小叶,小叶周边为皮质,深部为髓质。皮质不完全包围髓质,相邻小叶髓质彼此衔接。皮质主要由淋巴细胞和上皮性网状细胞构成;髓质中淋巴细胞少而稀疏,上皮性网状细胞多而显著。

  4、胸腺瘤是最常见的纵隔肿瘤之一,约占所有前纵隔肿瘤的50%,纵隔肿瘤的20%。胸腺瘤发病率低,约为0.15/10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0.2~1.5%。男女发病率相当,常发生于40~60岁,中位发病年龄为45岁,<20岁的青少年罕见。发病原因未明。

  5、胸腺瘤来源于胸腺网状上皮细胞,主要包括两种细胞成分,即来源于内胚层的上皮细胞和骨髓的淋巴细胞。根据肿瘤细胞形态、和上皮细胞/淋巴细胞比例不同,通常将胸腺瘤分为A、AB、B1、B2、B3和C六种亚型。其中A型和AB型为良性胸腺瘤,预后最好,10年生存率约为80~%;后面四种为中度恶性至高度恶性肿瘤,预后较差,10年生存率从70%依次降为15%左右。

  6、大约30~40%胸腺瘤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多是在胸部X线体检时被查出肿瘤。随着肿瘤增大或肿瘤的外侵,患者表现为局部压迫症状、全身反应及伴发疾病症状。其中局部症状包括:胸背钝痛、肩胛间区或胸骨后疼痛、咳嗽、气促、胸闷、心悸、声音嘶哑、膈肌麻痹、面部青紫、颈静脉怒张等。全身反应包括:乏力、盗汗、低热、消瘦、贫血、严重的胸痛以及心包积液、胸腔积液等。而在有症状的患者中,40%可合并重症肌无力,表现为复视、上睑下垂、吞咽困难、疲乏等,其他伴随疾病包括:红细胞发育异常、丙种球蛋白减少症、多发性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甲状腺炎和溃疡型结肠炎等。

  7、胸腺瘤目前尚缺乏敏感和特异性的肿瘤标记物。胸部正侧位X光片诊断胸腺瘤的阳性率约为80%,CT和MRI的阳性率为93%左右,可明确病灶性质及与周围组织器官关系,并帮助制定手术治疗方案。

  8、因穿刺活检风险大,且破坏肿瘤包膜完整性,影响手术效果,故单纯为明确诊断时很少采用活检术,仅适应于:①前纵隔的实质性肿块与前纵隔内其他恶性肿瘤无法鉴别(如恶性淋巴细胞瘤、恶性生殖细胞肿瘤、转移性肺癌等);②术前判断已无法完整切除肿瘤,须通过活组织检查做出非手术的完整的治疗方案者。

  9、手术是胸腺瘤的主要治疗手段,直接影响患者预后,因此外科医生应尽最大可能的完整切除肿瘤。I期患者术后复发率极低,无需术后辅助化疗或放疗;对于II期和III期患者,接受完整切除术后的术后辅助放疗目前仍存在争议,而对于肿瘤未能完全切除的患者,术后放疗可显著降低局部复发风险;IV期患者术后需接受积极的全身系统性化疗。

  10、晚期胸腺肿瘤的全身化疗以含顺铂的联合化疗方案为主,同时需保证顺铂的剂量要足量,如CAP方案,有效率在85~95%左右;对于经上述化疗后进展为患者,可选择的化疗有蒽环类药物如阿霉素、抗代谢类药物如培美曲塞等,但总体有效率显著降低。

医院始创于年,是一家以中医肿瘤为特色的二级医疗机构,医院坚持“让癌症患者有尊严的活着”为治疗宗旨,先后为全国各地数万名癌症患者解除病痛。全国著名肿瘤病专家张中海主任,是我院核心技术带头人,从事肿瘤病研究40余年,在治疗食道癌、贲门癌、肝癌、肺癌、鼻咽癌、宫颈癌及恶性淋巴瘤方面具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及独特的治疗效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z2sw.net/jbzd/78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