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著名武术影视演员计春华近日因肺癌去世,年仅57岁。计春华因出演张鑫炎执导电影《少林寺》中的反派“秃鹰”而被观众熟知,后又出演《少林小子》、《新少林五祖》、《方世玉续集》等作品中的反派,被誉为“金牌反派明星”。
据浙江在线报道,今年春节前后,还在北京拍戏的计春华右胸背部突发疼痛,被诊断出肺癌,且为晚期肺癌。
据他生前的主治医生介绍,入院之时,计春华身体情况已非常差,整个人很虚弱、消瘦,还出现了严重的贫血。由于已经处于肺癌晚期阶段,无法接受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措施。香港朋友得知病情后,特意从香港购买了目前最新的PD-1药物供他使用。但治疗了两个疗程,效果不好。计春华和家人都非常配合医学治疗。在生命里最后一个月,计春华全身疼痛,疼痛评分一直高居8分、9分。
发现即是晚期,短短三个月离世,计春华逝世的消息为市民再度敲响了健康警钟,也让不少人对肺癌这一夺命杀手惧怕不已。医院胸部肿瘤多学科诊治组首席专家、肺癌防治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海泉在接受采访时提醒市民,肺癌的早期筛查很重要。
为何直到晚期才被发现?
陈海泉教授介绍,肺癌的预后与其分子机制有关。
有一部分肺癌类型进展非常快,可根治性时间窗口相当窄,目前医学上对这类肺癌能够采取的治疗手段较少。
不过,大部分肺癌都有一个相对较长的发展过程。像计春华这样,尽管初诊时已经是晚期,但之前可能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由于没有明显症状而未被及时察觉。
“出现胸背痛这样的症状时,大部分已经是中晚期了,而肺癌早期是没有明显症状的。”陈海泉教授指出,过去,75%的患者初诊时已经是中晚期。所幸近十年来,随着民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和筛查手段的进步,早期发现肺癌的概率在不断提升。
“肺癌都是由小长大的,有的发现时可能已经有5cm~6cm,但它必然会经历1cm,甚至0.5cm或者还要更小的阶段,在这个早期阶段抓住它很重要。对于0期肺癌,也就是常说的‘早早癌’,及时手术是可以完全治愈的,不需要进一步放、化疗。而要想尽早发现肺癌,获得良好预后,就需要我们重视肺癌的早期筛查。”
陈海泉教授建议,年龄在40岁以上,有以下至少一项危险因素:吸烟≥20包/年,其中包括戒烟时间不足15年者;被动吸烟者;有职业暴露史(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每年可接受一次低剂量螺旋CT筛查。如发现可疑小结节医院进行鉴别诊断。
他特别提醒市民,近年来我国肺癌患者中呈现女性多、不吸烟者多、年轻人多的特点,所以不到40岁的年轻人、女性、不吸烟者也不可大意。建议可以先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检查,如果没有问题,复查间隔时间可以长一些,如3~5年筛查一次。
小结节不要急着“一刀切”
由于对癌症的恐惧心理,不少市民在体检中发现肺部小结节后十分惧怕,想要尽快手术切除。其实,小结节需要重视,但并不一定都要手术切除。陈海泉教授指出,肺小结节并不都是肺癌,它也可能是良性结节。“一定时间的观察是最好的鉴别诊断。”
目前,低剂量螺旋CT可以筛选出最小3mm~4mm的小结节,此时一般形态不能分辨出良恶性,按照目前国际上认可的标准可以定期随访,不需要手术治疗。“一般有经验的医生通过3~6个月的随访观察就能得出结论,准确率在95%。”
对于检查出来结节直径大小在6mm~1cm的患者,不可掉以轻心。尽管边缘有毛刺是众多“坏结节”的标志,但也不是每个“坏结节”都会呈现出明显的特征。比如磨玻璃病变的结节,边缘的毛刺以及分叶都可能不是很明显,这就需要临床医师结合患者结节的大小、形态、位置、高危因素做出充分评估,并给予进一步的个体化处理建议,例如参加第二年筛查、随访复查、抗炎后复查、穿刺活检、胸腔镜或微创手术活检等。
对于高度怀疑的“坏结节”,其位置若处肺叶的外周部位,可以考虑通过微创手术进行肺部局部的切除术,在清除“危险分子”的同时尽可能保存健康的肺组织,保留患者的肺功能,以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但是,对于小结节处在肺叶较靠近中央的位置,切不可对小结节采取一刀切的方式,不论具体情况统统进行“肺叶切除术”。因为,摘除那些身处肺叶中间的小结节,在手术中需要切除整个肺叶,若术中病理证实是良性的,这将对患者的肺功能产生不可逆的损伤。
总而言之,一般人群在体检中发现肺部小结节,不必过分担忧,坚持遵医嘱随访复查,仍然能较早地发现肺癌早期病变的“蛛丝马迹”。
不是所有肺癌患者都适合PD-1
从媒体报道中得知,计春华的朋友从香港购买了PD-1药物让他使用,可惜效果不佳。据了解,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日已批准注册了首个PD-1肺癌免疫药物。作为近年来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