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随着对肺癌分子分型、发病机制的研究日益深入,越来越多疗效优异的靶向药逐渐走向市场,大大改善了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近几年,肺癌免疫治疗药物异军突起,成为肺癌药物治疗市场的最大赢家。本文借助相关药学数据库,对肺癌药物治疗现状、肺癌药物市场及在研药物的研发进展进行较为详尽的介绍。概述肺癌是癌症的“头号杀手”,全球癌症死亡率排名第一。最新数据表明,全球范围内每年肺癌新发病例达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3%。在美国,每年癌症死亡病例中死因为肺癌的男、女性比例分别达29%、26%。随着空气污染日益严重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肺癌患者数量不断增多,肺癌发病率已占全球肺癌发病率的40%,且每年以26.9%的速度增长。据年最新统计,我国肺癌新发病例73.3万例,死亡人数高达61万例,肺癌已成为我国的“第一癌症”。根据组织学特征,肺癌可分成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与小细胞肺癌(SCLC)两种病理分型。NSCLC是最常见的肺癌类型,约占新诊断肺癌总数的85%,而小细胞肺癌仅占总数的15%(图1)。NSCLC大致分为腺癌、鳞癌和大细胞癌。腺癌通常发生在远端气道,是非吸烟者中发病率最高的类型,而鳞癌则多发生于近端气道,通常鳞癌与吸烟以及慢性炎症更相关。SCLC是一种侵袭性神经内分泌恶性肿瘤,具有独特的自然病史,病因主要与吸烟有关。图1:肺癌的分型及占比治疗现状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肺癌的治疗目标是延长生存期,尽可能长时间地实现和维持良好的生活质量。肺癌的治疗由多种因素决定,包括癌症的类型、分期、是否存在转移、转移的程度、肿瘤大小、位置以及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或联合疗法。外科手术是肺癌治疗最有效的手段,然而,80%肺癌患者发现时已处于晚期,丧失手术根治机会,唯有采取内科治疗。放化疗作为传统的内科治疗手段,目前已进入瓶颈期。近年来,靶向治疗和肿瘤免疫疗法成为肺癌治疗的重要发展方向,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晚期NSCLC患者放化疗后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为15%~16%。随着EGFR(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抑制剂、ALK(Anaplasticlymphomakinase)抑制剂以及PD-1(Programmedcelldeathprotein1)抑制剂的出现,为部分NSCLC患者带来了生存的希望。阿斯利康的奥希替尼改变了EGFRTM突变患者无药可用的局面;罗氏的阿来替尼用于一线治疗ALK阳性晚期NSCLC,可将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延长到34.8个月;默沙东的Keytruda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获批用于NSCLC一线治疗。与NSCLC相比,SCLC恶性程度更高,肿瘤细胞倍增时间短、增殖比率高、广泛转移早,初期对放化疗敏感,但极易复发和耐药。SCLC的预后极差,在美国5年生存率仅为6%,全身化疗可肯定地延长生存期,改善症状,但由于耐药问题通常缓解期不足1年,因此,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成为了此类患者的新希望。年3月18日,罗氏的Tecentriq联合卡铂和依托泊苷获批用于广泛期SCLC(ES-SCLC)一线治疗,成为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被批准用于初期治疗ES-SCLC的癌症免疫疗法。年8月30日,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