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患者到底该如何接受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该如何治疗?

前几日,JAMAOncology报道了一篇美国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最新流行病学数据的的报告。报告显示,从年到年,美国NSCLC发病率从46.4/10万降至40.9/10万[1]。与此相比,我国肺癌的发病情况却仍呈现上升趋势且不容乐观。

我国肺癌新发病例数仍在上升

据《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报导,年全国新发恶性肿瘤病例数约为.9万例,其中肺癌新确诊患者总数为78.7万例,死亡人数约为63.1万例,年发病率为57.26/10万,肺癌年死亡率为45.87/10万[2]。不仅如此,全国多个地区的癌症登记报告均显示肺癌是发病率最高的癌肿,是我国毫无争议的第一大癌。而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AgencyforResearchonCancer,IARC)发布的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显示,年中国肺癌新发病例数达82万,死亡病例数达71万[3],是我国癌症防治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肺癌分为两大组织学类型,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其中NSCLC占比约85%左右,而NSCLC由可分为四种亚型:肺腺癌(LUAD)、肺鳞状细胞癌(LUSC)、大细胞癌和支气管癌,面对不同病情的患者所适应的疗法自然也有所差别。

手术治疗——简单、粗暴、有效

对于肿瘤的治疗,我们常常能听到一句话“手术治疗是唯一能治愈某种肿瘤的方法”。虽然近年来抗肿瘤治疗药物发展迅速,但对于绝大多数肿瘤患者而言,手术治疗这一看似“简单粗暴”的治疗方法,却是其得到根治的唯一方法,是恶性肿瘤治疗方法中的“C位”。对分期为Ⅰ、Ⅱ期的早期患者及部分符合手术条件的局部晚期患者,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临床首选的治疗模式,患者有望实现长期生存和治愈。胸腔镜技术上世纪90年代就已进入我国,但早期发展缓慢,随着技术不断发展,当下绝大多数胸外手术都会用胸腔镜,伴随着我国肺癌筛查工作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早期患者通过手术得到了治愈。以电视辅助胸腔镜(VATS)为例,其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等特点,目前已逐渐成为早期NSCLC手术治疗的主流治疗方法,可谓是“C位”中的“C位”,而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治疗药物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患者也争取到了手术治疗的机会,除Ⅰ、Ⅱ期等早期NSCLC外,部分晚期患者也有了得到根治的可能。

放射治疗——隐形的手术刀

放疗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随着学界对肿瘤生物学行为认知的深入及治疗理念的更新,放疗与手术、药物治疗一起构成肿瘤治疗的三大手段,被誉为“隐形的手术刀”。据统计,放疗作为重要的局部治疗手段,约60%-70%的的肿瘤患者在疾病不同时期,因不同需求而选择接受放疗[4]。对于不可手术的早期NSCLC,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是其目前优先级较高的治疗方案[5,6]。今年美国放射肿瘤学会(ASTRO)年会发布的研究结果(LBA3),针对寡进展性转移性NSCLC患者,SBRT是有益的,显著提高了无进展生存期(PFS)[7]。同时,同步放化疗也是Ⅲ期不可切除NSCLC治疗的基石,研究显示同步放化疗可显著延长局部晚期患者生存,今年ASCO大会进一步报道了PACIFIC研究最新数据,不可切除Ⅲ期NSCLC接受同步放化疗后,进行PD-L1抑制剂度伐利尤单抗巩固治疗,患者中位OS达47.5个月,5年OS率为42.9%,中位PFS为16.9月,5年PFS率33.1%[8]。

系统性治疗——晚期患者的曙光

对于晚期NSCLC患者来说,全身系统性治疗目前是其主要治疗方式。随着人们对于肿瘤认识的不断提高,靶向治疗药物、免疫治疗药物应运而生,这也带动了肿瘤精准治疗的发展。

靶向治疗

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已经应用于临床,并越来越受到认可。靶向治疗是一种以肿瘤细胞的标志性分子为靶点,通过干预细胞发生癌变的环节以治疗肿瘤的一种抗肿瘤治疗方法。不同的肺癌患者有不同的致癌基因位点,肺癌常见的驱动基因有EGFR、ALK、HER2、MET、RET、ROS1、BRAF、KRAS、NTRK、NRAS等,其中EGFR阳性患者最为多见,针对EGFR基因突变的靶向治疗药物相对较多。一代药物有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二代药物主要有阿法替尼和达可替尼;三代药物主要有奥希替尼、伏美替尼和阿美替尼,而四代药物也在进一步积极研发当中。近年来,靶向药物治疗已深深改变了肺癌的诊疗模式,并显著地改善了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靶向治疗的成功是振奋人心的,这让临床医生及患者在肺癌治疗领域取得阶段性的胜利。随着药物的更新、治疗模式的优化、耐药机制的探索、新靶点的研发,使得肺癌靶向治疗不断突破进展。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通常所指的是免疫检查点治疗,通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抑制肿瘤免疫负调控机制从而增强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KEYNOTE-[9]、POSEIDON[10]等多项研究显示,免疫治疗药物联合化疗或双免联合可为驱动基因阴性的患者带来了更好的生存获益。免疫治疗为肺癌领域带来革命性突破,改变了肺癌的治疗格局,让更多的晚期肺癌患者得到了长期生存的机会,已经成为晚期NSCLC患者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根据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以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等最新发布的肺癌诊疗指南[6,11,12]显示,以PD-1/PD-L1抑制剂的免疫治疗药物,可谓是晚期驱动基因阴性NSCLC的一线治疗当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来源:医学界肿瘤频道

供稿:临沂市抗癌协会责任编辑:刘勇编辑:王馨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z2sw.net/jbjc/82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